長河金絲草帽編織在20年代後期有過蓬勃發展的興旺局面,當時有1萬多婦女參加編織,其年產量高達120萬頂。長河草編婦女心靈手巧,技藝高超,令人嘆為觀止。30年代初,長河草編婦女還用自己的雙手編出了壹所“草帽業小學”,至今仍被人們稱頌。當時,草編婦女深感沒有文化的痛苦,她們決心要讓自己的子女讀書識字。草編婦女將織涼帽賺來的錢匯集攏來,創立著名的“草帽業小學”,為慈溪的教育歷史書寫了光輝的篇章。
1937年,抗戰爆發,海運阻塞,原料中斷,外銷停滯,使處在輝煌時期的金絲草帽編織業幾乎陷於滅絕的境地。新中國誕生後,在人民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下,慈溪草帽編織業獲得了新生。1954年,長河建立了“慈溪草編工藝品廠”。從事草編工藝研究的技術人員積極鉆研、創新,在草編工藝品的圖樣設計、工藝改革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收獲。特別是編織技術,在原有的平板編織基礎上作了較大的改革,吸收、借鑒了竹編的技法,編織成重疊式的交眼,使織成的草帽給人以雙層的感覺。另外,又從壹根蕊式發展到雙根蕊、三根蕊、留空蕊、重疊蕊、辮編蕊式等。編織用的原料也由原來單壹的金絲草逐漸發展到南特草、銀絲草、鹹草等10多種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