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10.11 ]
《要麽孤獨,要麽庸俗》
出版社:江蘇文藝出版社
豆瓣評分:8.5 ★★★★☆
★ ?作者,亞瑟·叔本華(德文原名:Arthur Schopenhauer,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享年72歲),德國著名作家、學者。出生於德國但澤 (今屬波蘭,已更名為格但斯克)的壹個銀行家家庭,自幼性情孤僻。父親海因裏希·弗洛裏斯·叔本華(Heinrich Floris Schopenhauer)是非常成功的商人,後因溺水去世。母親約翰娜·叔本華(Johanna Schopenhauer)是當時頗有名氣的作家,與歌德等文豪有所交往。他和母親的關系壹直不好,隔閡非常深,最後關系破裂。叔本華繼承了父親的財產,使他壹生過著富裕的生活,叔本華因肺炎惡化死後,將所有財產捐獻給了慈善事業。
所以這是壹位出身富二代的德國怪老頭,同時也是治愈系的開山鼻祖。
О ?妳若笑口常開,妳便幸福;妳若悲嘆不已,妳變不幸。—— 人的自身(P彩頁)
О ?隨便拿起壹本經典,哪怕只讀半小時,整個人就會感覺煥然壹新,身心舒暢、澄靜,精神超越、振奮,仿佛經過了山澗清泉的清洗進化。—— 閱讀與書 ?(P彩頁)
О ?當壹個人回首他走過的人生之路——那充滿了坎坷不平的道路時,就會看到他的生命中有很多好運擦身而去、不幸接踵而來的轉折點;這是,他很容易過分自責。其中壹個因素就是:他的知識僅限於應對現實的計劃和眼前的事件。(P002)
О ?我們常常被迫修改策略,以至於達到這樣的程度:當計劃貫徹完成時,已幾乎看不到壹點他原來的面目。
О ?在人生中重要的時刻,當壹個人決定壹個重大舉措時,他的行動與其說是遵循任何對正確做事的清楚認識,不如說是出自於內心的某種沖動——妳可以將其成為本能——生發與他生命的最深處。(P003)
О ?人們總是***同壹致地犯錯,因此,有錯誤導致的災難也會普遍地涉及各人,於是就變得容易忍受。(P005)
О ?有些疾病,只能讓其自然發展,才能完全恢復健康;然後他就消失得不留下任何痕跡。但是,如果患者急躁不安,在其未好時堅持說自己痊愈,這種情況下,事件仍然會答應他的要求,病情也許可以擺脫;但終生虛弱的身體和反復發作的頑疾將是他不得不付出的代價。
或者,他需要壹筆錢以進行壹次長途旅行:在壹兩年時間內他就可以積累足夠的數額,但他不願意等待,於是向別人借錢或者從自己的本金中提取;換句話說,他讓時間提前借貸給他。那他所支付的利息就是:混亂不清的賬戶和不斷增加的赤字,且似乎永遠難以彌補。
這就是時間放出的高利貸,所有那些不願意等待的人都是它的受害者。沒有必試圖超越時間的步伐更無益的行為了。因此,要小心,莫成為時間的債務人。(P006)
О ?無論什麽樣的命運降臨到妳的頭上,都不要大喜、大悲。實現是因為壹切事物都充滿變數,妳的運氣也可能隨時改變;其次是因為,人們被自己關於利弊、好壞的判斷所蒙騙。(P007)
★ ?像《見行堂語》裏說的:以平常心對無常事。
О ?永遠不要忘記,災難和不幸——不管是大是小——是我們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但這並不能成為壹個人沈浸與煩惱抱怨的理由。我們的任務應該是好好照顧自己。如同壹只聰明的小狐貍般,靈巧的躲開各種大大小小的災難;別忘了,災難壹般來說只是經過偽裝的小小困難和不便。(P008)
О ?對於獲取幸福而言,勇氣是僅次於聰明睿智的壹種必不可少的精神品質。事實上,沒有人可以賦予這兩種品質:因為人的聰明遺傳自母親,而人的勇氣遺傳自父親。(P010)
О ?年輕時,我們總幻想這世上有無數的歡樂和幸福,只不過難以獲取。而到老年時,我們才知道世上根本沒有這樣的歡樂和幸福。於是平靜安心地著對待這壹切,盡情地享受當下的時刻,甚至從平淡無奇的瑣事中也能找到快樂。
年輕的時候,我們幻想著自己生命中的重大事件和其中的重要人物,會大張旗鼓、閃耀奪目地壹壹出現。但到了老年,當我們回首往事的時候會發現,他們的到來都是悄然無聲的,仿佛是從側門溜進來的,幾乎無人發覺。(P018)
О ?幾乎每個人的性格都會跟他人生中的某壹階段特別合拍,所以當道這壹階段的時候,壹個人就會到達他壹生中的最佳狀態。(P024)
О ?由於智力本身超越了痛苦的範圍,所以,只要立誌在壹個人的意識中占主導地位,他就會感到幸福。
每壹種歡樂都不過是某種需求或欲望的滿足而已,需求壹旦停止,歡樂也就結束。這就猶如壹個人剛吃過飯後不能再繼續吃東西,或剛美美地睡過壹夜無法在入睡壹樣,是不值得抱怨的。
只要這個人仍然受制於沖動激情的影響,屈從於這壹似乎無法擺脫的惡魔的操縱,這種精神錯亂的狀態就會壹直下去。因此,在激情徹底熄滅之前,他永遠不能成為壹個真正理智的人。
★ ?所以,當狂歡結束後的落寞,是最不值得感傷的,落寞額就沒有必要了。(P030)
О ?不要錯誤的認為,在世界的某個地方(如豪華的宮殿或簡陋的農舍)有著某種特別的幸福。
他的才智原本是強健豐富的,那就有足夠的力量來抵禦無聊的沖擊。(P032)
О ?10歲時,猶如信使星(水星)冉冉上升。20歲時,維納斯女神(金星)掌管人生,30歲時,戰神(火星)取得統治地位,當壹個人達到40歲時,他就處在四小行星的控制下,她變得節儉,即在谷神星的幫助下,懂得欣賞實用的東西;他有了自己的安樂窩,這得益於竈神的影響;小智神星告訴他,什麽東西是他需要知道的;而他的妻子——他的朱諾——則具有主導的統治地位。但在50歲時,朱庇特星(木星)則具有主導的統治地位。大約在60歲的時候,農神星(土星)拖著鉛壹樣沈重的步子,沈悶、緩慢地到來了。最後,天王星出現了。正如俗語所說,壹個人升上天堂了。(P036)
О ?我們常常覺得快樂並沒有我們期待的那樣完美,而痛苦的沈重之感則遠遠地超出我們的想象。(P038)
★ ?因為我們期待快樂,當它未到達期待值時,我們會覺得痛苦。而我們從不期待痛苦,或者,從未為痛苦做準備,所以當它來臨時,哪怕只有壹點點,也超出我們的承受範圍,讓人覺得不堪消受。
О ?生活中真正值得我們羨慕的人是很少的,而命運悲慘、值得痛惜的恩卻數不勝數。
衡量任何人生活的幸福與否,不是根據其快樂的多少,而hi根據其脫離痛苦的程度——亦即脫離積極的不幸的程度。(P041)
О ?毫無疑問,欲望和無聊是人生的兩極。
每個人限於制度的特殊安排,這種安排迫使其必須要選擇壹個人做為伴侶。兩人的這種感情逐漸就會演變為或多或找的情愛,而這正是快樂減少、痛苦增多的根源。(P043)
О ?動物是現實刺激的化身,因此它們本性中蘊含的恐懼和希望是很短暫的——僅僅產生於在刺激範圍之內的眼前所見之物。而人的視線則涵蓋了他的整個壹生,甚至延伸至過去和未來。
正因此緣故,動物在某壹方面比我們更具有真正的智慧——我指的就是,它們能夠心平氣和、安穩寧靜地享受現在的時刻。而我們的憂心和思慮常常讓我們躁動不安並心生不滿。
壹個人在希望和期待某些特定滿足時產生的快樂,只不過是提前享受到實際中全部快樂的壹部分,這部分快樂隨後將被扣除。因為期待越多,真正實現時所得到的快樂就越少。但是動物的快樂是沒有被預期的,因此也不會遭到扣除,所以當它真正降臨時是完整無所的。(P044)
О ?我們生命中能夠訴說的每壹件事,都只是壹瞬間的存在,而後,就屬於過去了。(P053)
О ?壹個人的行為是他個性與動機相結合的必然產物、(P066)
О ?通常來說,人們太多缺乏自我的判斷,擁有的知識也常常很少,不懂得如何自我思考、獨辟蹊徑;因此,就很樂意跟在別人的腳步後面,追隨大流。越是缺乏知識、判斷力、思考等素質的人,就越容易受到榜樣的影響。(P073)
О ?各種各樣、或大或小的不幸盡管仍然會傷害到他,但卻不會再使它驚訝,因為他已經明白,痛苦和悲傷正是生活的真正目的,時壹直對生活的背離。這將會使他無論遇到什麽事情,都能保持完美的鎮定、沈著。(P078)
★ ?這大概就是佛語中所說的“以平常心,對無常事。”
О ?由個人品性激發出來的嫉妒情緒是最難平息的,因此他也是人類小心、謹慎隱藏最深的壹種情感。
我們更能忍受純粹來自於外在的不幸,卻很難忍受由我們自身所招致的不幸。(P084)
О ?保持健康的方法,其中壹個因素就是:避免壹切過度放縱的行為、所有劇烈的和令人不快的情感。 ?(P086)
О ?壹個人感受不愉快印象的能力越強,那麽他接受愉快印象的能力就相應越弱;反之亦然。當同壹種結果出現好或壞兩種兩種結果的可能的時候,“抑郁”的人會因為事情的不利結果而煩惱憂傷,也不會因為最後的愉快結果而高興開心。相反,“快樂”的人則不會為不妙的結果擔憂煩惱,卻會為它的愉快結果而十分歡喜。
“抑郁”的人——即性格悲觀憂郁的人——所必須克服煩人不幸和苦難,雖然總體上要比無憂無慮、樂觀開朗的人所承受的多很多,但這些更多是他們想象出來的,因此就不如後者面對的苦難更加真實。因為,壹個把壹切看作漆黑壹團、總是擔憂最壞的事情發生因而隨時采取預防措施的人,在這個世界上,就不會像那些總是看到事物的光明壹面的人那樣常常對現實感到失望。(P088)
★ ?不過文後也說,“抑郁”任然是要適當的。
О ?天生的美麗容顏是不可輕易丟棄的,
這是只有神祗才能賜予的寶貴禮物。
——《伊利亞特》(P090)
О ?當壹個人無所事事的時候,是很難保持內心平靜的。(P104)
О ?“今天是屬於我的。”(P114)
О ?如果壹個人不能從它的自身和所擁有的財富這兩種賜福中獲得幸福之源,而只能從第三方式中尋找,即不是從真正的自我而是從別人眼中的他是怎樣的來尋求幸福,那他的處境就非常糟糕。(P136)
★ ?同樣,妳把安全感放在別人身上,那別人隨時可以把妳撂倒。
О ?最明智的話語,
被蠢人聽了也會遭到嘲笑。
——歌德(P145)
О ?讀書時,是別人在代替我們思考。
如果只讀書而不思考,所學就會膚淺而不能生根,最後大部分被遺忘。(P223)
О ?教師授課是為了掙錢,他們追求的不是智慧,而是擁有智慧的外表和名聲。(P262)
О ?因為給傷害過我們的人加以傷害,不管是靠力氣還是謀略,我們展示了自己的優越,因此抹去了他原先的優勢。這是我們的內心得到了它所熱烈渴望的滿足。因此,壹個人的高傲和虛榮心越強烈,他復仇的渴望就越發熱切。(P0292)
О ?我們只時不時地學點新東西,但卻整天都在遺忘。(P300)
О ?在大多數情況下,人類的幸福猶如壹片片樹林,只有遠觀才會覺得很美。壹旦我們走進樹林並置身其中,原先的美感就消失不見了。——我們不知道那種沒去了哪兒,因為在我們的周圍只有樹木。(P303)
О ?請壹定要記得我的話,親愛的朋友,要聰明壹點。人們大都是完全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能客觀地看待壹切事物。如果妳有壹只狗,並希望讓它喜歡妳,然後幻想著它肯定能夠察覺到妳眾多優秀、高貴的卓越品性——哪怕只能看到其中壹個,由此就足以使它全身心地摯愛妳。如果妳要幻想,那我說,妳肯定是壹個傻瓜。秩序時而拍拍它、愛撫壹下,給它點什麽東西吃;至於別的,隨便妳樂意怎麽做,他絲毫都不會在意,就能對妳無比忠誠、全心全意。現在,請相信我,對於人來說也是這樣——完全如此。正如歌德所說:“人和狗,都是卑鄙低賤的可憐蟲。”(P319)
★ ?1.給他,他真正需要的,其他不必多想。
2.也許這就是常說的,做好自己,妳就會得到自己想要的,有時候,把重心太過放在於人身上,它也許會覺得反而不舒服,分散壹下重心,有了適當的距離,反而會好壹些。
3.所謂把重心放在某件事或人身上,其實大部分時候。卻又覺得自己並不舒服的時候,其實,是在要求他按照自己的意願來活,而他並未做到,所以才會覺得不舒服。這裏,又論證了《被討厭的勇氣》壹書中所言:“如果妳不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期待而活著,那他人也不是為了滿足妳的期待而活。”
О ?“我的擁有就在我身”
亞裏士多德的這句話:“幸福意味著自我滿足。”
同樣,出自於思想家尚福爾(壹位法國作家):“幸福不是輕易就可以獲取的東西。它只存在於我們自身,而不可能在別處找到。”(P339)
★ ?從前,我壹直覺得,獨自負擔所有是壹種無奈,或者起碼不能算是幸福。如今,此刻,我想,也許“幸福”是我們被從小灌輸的壹種固化思維,電視劇裏總是女主遇到壹個可以給她依靠的男主,生活中,父母和環境總是教授我們所謂的“男女分工”,但其實,我已經長大,應該獨立思考,擁有獨立,以及無畏依靠他人,才是壹件幸福的事,這並不悲哀,這可以有效減少人生的痛苦,是壹件值得慶幸的事。
О ?在獨處的時候,可憐的人會感受到自己全部苦難的重擔,智慧的人則喜歡這種孤獨的崇高和偉大。簡而言之,每個人都將成為他自己。(P340)
О ?心靈的寧靜對我們的幸福來說,是僅次於健康的第二要素。而沒有足夠的獨處時間,心靈的寧靜是不可能獲得的。
貝納丹.德.聖比埃爾(壹位法國作家)有句非常精妙又十分中肯的話:“節制飲食是為了身體健康,舍棄社交會使心靈寧靜。”
社會交往的首要原因是人們之間的互相需要,當需求得到滿足時候,無聊又回去是人們聚到壹起。(P346)
★ ?不只是社交如此,很多人的戀愛也是如此。
О ?對孤獨的喜愛並不是人類本性的壹種直接、原始的沖動,而是壹種間接的、逐漸生長形成的東西。 ?(P350)
О ?我建議妳養成這樣的習慣:把部分孤獨帶入到社會交往中,學會在人群中保持壹定程度的孤獨;不要立即說出自己的想法,也不要太過在意別人所說的話;無對別人有太多的期待,無論在道德上還是才智上;對他人的看法,應加強鍛煉自己無動於衷的冷漠態度和感覺——這是培養值得稱道的寬容品質的壹個最切實可靠的方法。
社會就像壹團熊熊烈火,明智的人與其保持適當的距離來取暖;而不是像傻瓜那樣靠的太近,灼傷自己,然後就逃離到寒冷的孤獨中顫抖,大聲抱怨那灼熱的火苗。(P353)
★ ?所以,孤獨應該是享受,而不是逃離。同理,如果因逃離而去做任何壹件事,結局都不會太好。
★ ?人生壹世,草木壹秋...
★ ?話說,這本是 江蘇文藝出版社,而那本《我曾這樣寂寞生活過》是 湖南文藝出版社 ,這兩地出版社差別怎麽這麽大,這本書的排版、印刷、質量、真是...幸好是尼采的,不然都看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