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十二經脈是什麽?

十二經脈是什麽?

太陰厥陰少陰中“太陰”的陰氣最重,過來是“少陰”,厥陰中的厥其實是“陰之盡頭”,因為陰極則化陽,它是盡頭,所以就有化陽的趨勢。它不是哪個多少,它是十二經脈。

順序是:(前肢陰經:太陰肺經,厥陰心包經,少陰心經。前肢陽經:陽明大腸經,少陽三焦經,太陽小腸經。後肢陰經:太陰脾經,厥陰肝經,少陰腎經。後肢陽經:陽明胃經,少陽膽經,太陽膀胱經。

擴展資料:

十二經脈的名稱:

1、命名原則:內為陰,外為陽:陰陽理論貫穿於整個中醫理論,經絡系統亦以陰、陽來命名。其分布於肢體內側面的經脈為陰經,分布於肢體外側面的經脈為陽經。

壹陰壹陽衍化為三陰三陽,相互之間具有相對應的表裏相合關系,即肢體內側面的前、中、後,分別稱為太陰、厥陰、少陰;肢體外側面的前、中、後分別稱為陽明、少陽、太陽。

臟為陰,腑為陽:內臟“藏精氣而不瀉”者為臟,為陰,“傳化物而不藏”者稱腑,為陽。每壹陰經分別隸屬於壹臟,每壹陽經分別隸屬於壹腑,各經都以臟腑命名。

上為手,下為足:分布於上肢的經脈,在經脈名稱之前冠以“手”字;分布於下肢的經脈,在經脈名稱之前冠以“足”字。

2、具體名稱:十二經脈根據各經所聯系的臟腑的陰陽屬性以及在肢體循行部位的不同;具體分為手三陰經;手三陽經、足三陰經、足三陽經四組。”

十二經脈的名稱是: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

循行分布於上肢的稱手經,循行分布於下肢的稱足經。分布於四肢內側的(上肢是指屈側)稱為陰經,屬臟;分布於四肢外側(上肢是指伸側)的稱陽經,屬腑。

十二經脈的分布和表裏關系

1、十二經脈的分布規律:十二經脈在體表的分布是有壹定規律的。具體從以下三方面敘述。

頭面部:手三陽經止於頭面,足三陽經起於頭面,手三陽經與足三陽經在頭面部交接,所以說:“頭為諸陽之會”。

十二經脈在頭面部分布的特點是:手足陽明經分布於面額部;手太陽經分布於面頰部;手足少陽經分布於耳顳部;足太陽經分布於頭頂、枕項部。另外,足厥陰經也循行至頂部。

十二經脈在頭面部的分布規律是:陽明在前,少陽在側,太陽在後。

軀幹部:十二經脈在軀幹部分布的壹般規律是:足三陰與足陽明經分布在胸、腹部(前),手三陽與足太陽經分布在肩胛、背、腰部(後),手三陰、足少陽與足厥陰經分布在腋、脅、側腹部(側)。

在小腿下半部和足背部,肝經在前,脾經在中線。至內躁八寸處交又之後,脾經在前,肝經在中線。

2、十二經脈的表裏關系:手足三陰、三陽十二經脈,通過經別和別絡相互溝通,組成六對,“表裏相合”關系,即“足太陽與少陰為表裏,少陽與厥陰為表裏,陽明與太陰為表裏,是足之陰陽也。手太陽與少陰為表裏,少陽與心主(手厥陰心包經)為表裏,陽明與太陰為表裏,是手之陰陽也。”

相為表裏的兩經,分別循行於四肢內外側的相對位置,並在四肢末端交接;又分別絡屬於相為表裏的臟腑,從而構成了臟腑陰陽表裏相合關系。

十二經脈的表裏關系,不僅由於相互表裏的兩經的銜接而加強了聯系,而且由於相互絡屬於同壹臟腑,因而使互為表裏的壹臟壹腑在生理功能上互相配合,在病理上可相互影響。在治療上,相互表裏的兩經的腧穴經常交叉。

百度百科-十二經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