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中國農業現代化方向:走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生態化

中國農業現代化方向:走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生態化

中國農業現代化的方向已經很明確:走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生態化的道路,這裏面既包含有自然科學的規律必然性,又有國情和家底不同帶來的組織形式的差異。比如美國農業幾千上萬畝的規模,在我們這樣壹個人多地少的國家,就很難實現。

所以,現在從專家到農民都比較傾向於中國農業規模化的適度邊界就在二三百畝之內。但在自然和作物領域,農業的規律和科學實現最大化的路徑,恐怕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從這個角度講,我們還有很多農業科技領域的短板和空白需要追趕和彌補。

不久前,筆者應邀到黑龍江農墾建三江管理局觀摩報道中化化肥和農墾系統組織的“水稻高產側深施肥”插秧技術,第壹次知道水稻“側深施肥”這個名詞。據從事多年該項技術引進消化的專家介紹,這項技術的核心是精準施肥,具體精準到施肥位置在土層以下5厘米、秧苗側旁3厘米的地方。這8厘米不長,但卻是中國水稻種植的壹座高峰。因為很多技術和產品、以及配套跟不上,這短短的8厘米,就成了很多水稻種植區難以逾越的高度。比如肥料質量跟不上,位置到了,但可能燒苗,或者斷供。所以,這8厘米要求的肥料需要營養均衡、還能緩釋。這麽多年中國肥料生產進步早已經可以實現和這個要求匹配了;但還是無法順暢實施。為什麽?因為沒有匹配的插秧機也不行。據中化化肥農技專家說,比如肥料硬度不夠,在輸送管中粉化、堵塞肥料管。結果造成肥料下不去,等於沒施肥,還得返工。

在建三江我們看到,正是這些難題,逼出了農業與肥料行業的合作,最終摸索出壹套可行的思路、產品與技術,最終才在廣袤的北大荒讓“水稻側深施肥”技術紮下了根,並逐年擴大應用面積。他們的經驗告訴我們:農業和肥料、農機部門必須開展合作,以實現農業投入品、農機、落實技術的“集成”,也就是強強聯合。只有這樣,才能從各自的供給側給出最好的產品和服務。

可喜的是,目前我們涉農各領域的不斷進步,使我們追求的“集成”已經越來越現實。比如早幾年剛引進這項技術時,由於我們的農機不過關,日方建議全采用進口機械,但昂貴的價格,顯然無法支撐。現在,國產農機的水平和質量提升很快,已經逐漸補上了短板。集成是個很形象的詞匯,就像把各方面的技術與產品拿來箍成壹個桶壹樣,但短板決定著桶裏的飯能不能盛得更多。據介紹,中化經過三年攻關,不僅解決了肥料硬度問題、營養釋放與作物需求同步問題、添加中微量元素等問題,但農機短板仍顯突出。比如材料與農機自重問題對側深施肥效果的影響等等。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農業集成也越來越需要各領域在細節上下功夫,在攻關上有突破。肥料行業作為重要的壹環,肩負著巨大的責任。據介紹,水稻側深施肥技術在日韓稻田中已經是普遍推廣應用的標配。要實現肥藥減量、環境提升的目標,我們需要不斷創新攻關,壹厘米壹厘米地克服困難,最終跨越這道山峰,躍上現代化農業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