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路梆子:是在蒲州梆子孕育下產生的壹個劇種,起初主要活動在山西省中部地區,即清代的太原府、汾州府及平定州所轄的各縣,後社會影響越來越大,直至成為現今山西戲劇的代表劇種,晉劇;
蒲州梆子:當地人通稱“亂彈戲”,因興於山西晉南古蒲州壹帶而得名,是山西四大梆子中最古老的壹種,約形成於明代嘉靖年間,主要流行於山西及陜西、河南、甘肅、青海、內蒙、河北等省的部分地區;
北路梆子:約在明末清初,形成於陜西同州和山西蒲州壹帶的以“奚琴”和梆子為主要伴奏樂器的“山陜梆子”,逐漸衍變為支系龐雜、勢力強大的北方梆子系統,該劇種以其慷慨激越的邊塞風骨,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與贊賞;
上黨梆子:流行於山西省東南部,以演唱梆子腔為主,兼唱昆曲、皮黃、羅羅腔、卷戲,俗稱“昆梆羅卷黃”,2008年入選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