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諾貝爾基金會正式公布了壹項規定:諾貝爾獎原則上不能授予已經去世的人。
關於“諾貝爾獎不頒給已經去世的人”這條規定,相信很多人都有所了解,但是對於這條規定產生的原因,知道的人卻很少。
1895年,諾貝爾立下了壹份遺囑:“請將我的財產變做基金,每年用這個基金的利息作為獎金,獎勵那些在前壹年為人類做出卓越貢獻的人。”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諾貝爾本人傾向於將獎金授予在世的人。在他看來,已經去世的人成就和數量居多,不易評判。
如果從更深層次去分析,我們就會發現,諾貝爾當年的初衷是希望那些在世的優秀科學家不為金錢所困擾,能夠專心致誌地投入到科學研究當中去。
因為在當時,很多科學家迫於生計,不得不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養家糊口的“無用功”中去,科學研究只能作為興趣和愛好被擱置壹旁。
諾貝爾認為,要想解決這個難題,就必須幫助這些優秀的科學家解決生計問題,確保他們至少在未來20年內不用為生計發愁。1901年,第壹屆諾貝爾獎正式公布,每個單項獎的獎金為15萬瑞典克朗。在當時,這筆獎金相當於壹位教授20年的工資,壹名普通工人100年的工資。
在歷史上,壹***有3人在去世之後仍然獲得了諾貝爾獎:
第壹位是瑞典著名抒情詩人卡爾費爾德。卡爾費爾德於1895年發表的《荒原和愛情之歌》,使他壹舉成名。1898年發表的《弗裏多林的歌》和三年後發表的《弗裏多林的樂園》奠定了他成為瑞典偉大詩人的基礎。
第二位是達格·哈馬舍爾德。達格·哈馬舍爾德出生於瑞典榮徹平。1953年,聯合國大會根據安全理事會的推薦壹致任命達格·哈馬舍爾德為聯合國秘書長。1957年,達格·哈馬舍爾德再次被壹致推選連任,任期五年。
第三位是拉爾夫·斯坦曼。拉爾夫·斯坦曼生於加拿大蒙特利爾,生物學家。2011年9月30日,拉爾夫·斯坦曼因胰臟癌病逝。但是此時諾貝爾獎的歸屬已經確定,所以諾獎委員會決定維持原來的評選結果,將2011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