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3月12日在柏林,德國國防軍和誌願軍對***和國發動進攻。晚上,他們在瓦爾特·弗萊赫爾·芳·呂特維茨將軍和海軍少校赫爾曼·艾爾哈特·芳·多不裏茨的率領下朝柏林進發。次日早晨,他們舉著黑、白、紅三色旗進入首都,占領了政府辦公區。東普魯士邦政府機關高級官員、地方總督沃夫岡·卡普是政變的領袖,他自封為德國首相。在政變分子到達之前,政府官員逃到了德累斯頓,後來又轉往斯圖加特。
政變的原因是數月以來極右運動和民族主義分子與軍人勢力中壹直有潛在的訴諸武力的情緒。另壹方面,凡爾賽和約的簽訂使國防軍和民團陷入壹種不穩定的狀況之中,這種不穩定的狀況也是導致政變的因素之壹。軍隊必須從40萬人裁減為10萬人,2萬名高級軍官和40萬名士兵面臨被解雇的命運。
政府的解散令很自然地引起了軍隊的反抗。艾爾哈特的海軍旅奉命在柏林附近的多不裏茨集合,執行解散軍隊的任務,但他拒絕執行命令。這個做法得到柏林衛戍區司令呂特維茨的支持。3月10日,呂特維茨向總統提出最後通牒性的政治要求。第二天,國防部部長古斯塔夫·諾斯克解除了呂特維茨的職務,並下令逮捕卡普和其他政變參與者。這個行動迫使國防軍提前行動,然而卡普和呂特維茨的政變準備工作並未就緒。當政變分子開始進軍時,國防部部長諾斯克請求國防軍軍官們保護***和國,但為漢斯·芳·賽克特將軍所拒;他不答應對政變分子采取任何行動,他說:“軍人不能向軍人開槍。”
為了維持政府運作的能力,政府離開了柏林。在此之前,政府曾要求居民舉行大罷工。政變分子成立的反對派政府最後不免失敗。官員們的觀望態度和全國性的大罷工,使卡普的反對派政府處於癱瘓狀態。3月17日,政變徹底失敗。政變沒有發生流血事件,卡普與呂特維茨逃出柏林,前往瑞典,艾爾哈特旅逐漸結束行動。在20日,政府從斯圖加特重返柏林。國防軍這次政變為納粹運動的發展提供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