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衛星的本振頻率?
當本振頻率高於信號頻率時(本振頻率比信號頻率高壹個中頻),稱為高本振,而當本振頻率低於信號頻率時(本振頻率比信號頻率低壹個中頻)就稱為低本振。由於本振頻率不容易作得很高,因此 Ku波段高頻頭多采用低本振 ,而 C波段的高頻頭多采用高本振 。高本振和低本振 比較而言 ,高本振抗幹擾能力較強,也加之 C波段和通信頻段***用更易受到幹擾,而Ku波段屬於衛星廣播電視專用的頻段相對而言幹擾少壹些。由於 C波段和Ku波段高頻頭輸出的頻率都在衛星接收機第壹中頻範圍之內,所以才使 C波段和Ku波段衛星接收機兼容成為可能 。 接收 C波段時,由於 C波段的下行頻率在 3700~ 4200MHz,高頻頭本振頻率都相同為 5150MHz,所以接收 C波段時都使用本振相同的高頻頭。現在 C波段的下行頻率 已從原來3700MHz擴展 為 3400MHz相 應 的 頻 帶 也 由 原 來 的 500MHz帶 寬 擴 展 到800MHz。因此在 C波段 內接收時,也存在選擇高頻頭接收頻率範圍的問題 ,應選擇所接收頻道的下行頻率在高頻頭接收範圍之內。C波段高頻頭從單壹本振 5150MHz的高頻頭進展到雙本振高頻頭,這種雙本振高頻頭具有兩個本振 ,壹個本振是5150MHz,另壹個本振是5750MHz,這兩個本振對水平 、垂直極化信號分別處理 。在 37oo~42ooMHz範圍內的兩個極化信號就被分另U差 出 950~1450MHz(515o壹4200=950;5150—3700=1450)和 1550~2050MHz (5750-4200=1550;5750—3700=2050)互不重疊的中頻頻率 ,而可以在同壹根電纜中傳送給衛星接收機,配合寬帶 950~2050MHz衛星接收機 ,就可以同時接收。這裏需要提醒用戶壹點是在輸入其中壹個極化節 目參數時 ,本振頻率要較常規值 (5150MHz)多加 600MHz(5150+600=5750MHz)即5750MHz。在工程上接收同壹顆衛星的兩種極化信號無須同時使用二個單極化高頻頭(雙極化饋源上安裝兩個單極化高頻頭),只用這壹個高頻頭便可把兩種極化信號同時接收下來,再配以適當的功分器和衛星接收機 ,便可有不 同極化的信號同時輸出,給工程的安裝調試 ,給用戶收視都帶來極大的方便。 接收 Ku波段時 ,由於 Ku波段頻率高 ,下行頻率範圍在 10.7~12.75GHz之 間 ,帶寬達 2.05GHz這 比 C波段帶寬寬 4倍 ,制造如此高的頻率和高的帶寬的高頻頭確實復雜 ,特別是本振頻率即要頻率高又要頻率穩 ,還有壹些其它指標都使 Ku波段高頻頭的生產不能和 C波段高頻頭壹樣對待。為了制造容易又能保證指標的 Ku高頻頭選用了低本振,這樣就降低了制造難度,又由於 Ku頻帶寬,選用壹個本振頻率很難做到Ku波段全都適用 ,而采用縮小頻帶範圍在不 同的頻帶範圍設置不同的本振頻率。目前市場上常見到的本振 頻 率 有 9.75GHz、10.6GHz、10.75GHz、l1.25GHz,l1.3GHz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