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時的印度對於時間觀念並不是很精確的講究,例如:初日分、中日分、後日分等等分別指早中晚。佛教發源於印度,繼承了其時間觀。加諸又佛教認為生世無常,都是因緣的暫時存在。因此”五百年“可以理解為可以預見的未來,而不是非常遙遠的未來。事實上,佛教較常用的都是概括性的詞,而少精確性的詞,例如:如恒河沙、虛空、不可思議、不可思量之類。但並不是精確就能表達出佛的意思,相反地,正是因為有那樣的空間才能涵蓋。
五百年,更像是比喻,就是未來,但不是很久遠就是了。如”爾等比丘,知我說法如伐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只是個人的見解,見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