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什麽叫做學齡前兒童

什麽叫做學齡前兒童

什麽叫做學齡前兒童

什麽叫做學齡前兒童,中國現在實施的是免費義務教育,到了壹定年齡的孩子需要入學接受教育,入學前的孩子被稱之為學齡前兒童,接下來我給大家分享什麽叫做學齡前兒童。

什麽叫做學齡前兒童1

壹、學齡前兒童是幾歲

學齡前兒童指:尚未達到入學年齡的兒童。中國目前兒童的入學年齡規定為6周歲,所以,0~6歲前的兒童即為學齡前兒童。

兒童年齡劃分——

嬰兒期:出生1~12個月。其中,斷臍至出生後28天稱為新生兒期。6個月~12個月的嬰兒稱為較大嬰兒。

幼兒期:1~3歲。

學齡前期:3周歲後至6~7歲入小學前。

學齡期:6歲~12歲。

少年期/青春期:13歲~18歲。

從這種劃分方式中可以看出,入小學前(即6周歲前)的兒童都可以視作學齡前兒童。

二、學齡前兒童教育

1、培養性格

人的壹生總會碰到挫折和失敗。家長應註意培養孩子堅韌的性格。正確引導孩子對待挫折與失敗,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適當地給孩子鼓勵與贊揚,讓孩子的心裏充滿陽光。

2、培養興趣

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註意孩子的愛好。不要以為玩樂就不能學習,落後於其他的孩子。為孩子提供各種興趣的選擇,並給予孩子必要的引導,孩子的業余愛好廣泛,接觸的東西多了,自然就能夠學到很多書上都學不到的東西。

3、減輕壓力

家長的不要給孩子過大的壓力,讓孩子的身心承受超負荷的壓力,最終導致可能會導致孩子有心理障礙甚至疾病。家長們可以采取適合自己孩子的學習方法,慢慢進行引導,孩子的教育急不來的。

4、耐心教育

家長們要正視孩子的錯誤,不要用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這樣只會讓孩子怕妳,而沒有真正的認識到自己錯誤的原因,在孩子犯錯時,家長應該悉心教導,引導孩子朝正確的方向去面對錯誤,改正錯誤。

什麽叫做學齡前兒童2

壹、年齡劃分

嬰兒期:出生1~12個月。其中,斷臍至出生後28天稱為新生兒期。6個月~12個月的嬰兒稱為較大嬰兒。

幼兒期:1~3歲。

學齡前期:3周歲後至6歲入小學前。

學齡期:7歲~12歲。

從這種劃分方式中可以看出,入小學前(即6歲前)的兒童都可以視作學齡前兒童。

二、發展特征

學齡前兒童生長變化速度驚人

在這個短暫的時期裏,兒童學習語言,產生自我意識和在特殊文化背景下的自我環境意識。這壹時期兒童的生長發育是有規律、有順序的。例如,在學走之前必須先學站,學會簡單詞匯之後才能學會使用復雜句子。但是,由於環境與文化的影響,學齡前兒童發展變化的具體時間又是不同的。

營養不良會阻礙身體的發育,缺乏與外界交往會推遲語言的發展。梅雷迪恩在南亞、中亞、東南亞和非洲等地經過研究也發現,經濟條件同樣優越的不同種族兒童相比較,他們的生理發育差異並不大。疾病、營養不良等所引起的虛弱、倦怠、冷漠等狀態對兒童的成長發展起著危害作用。

學齡前兒童過認知能力有了全面的發展

由於兒童不僅個性有別,所處的文化環境也各不相同,這方面的跨文化研究還有待深入。斯洛賓曾對英國、芬蘭、前蘇聯等國兒童語言發展作了研究,他指出各種文化環境下的兒童大約都是在開始走路的同時開始說話。3歲時已掌握了1000個詞匯,具備了正確使用語法結構的基本能力。兒童心理學家埃裏克森用“羞澀和疑成對自由和自主”刻畫學前兒童的性格。他堅持認為,學前兒童的性格特征是高度的自信和自負。根據埃裏克森的理論,4—5歲的兒童進入了所謂‘懈怠對創造”的第三發展階段,這是他們獨立行動和走向家庭以外的世界的時期。S·弗洛伊把學齡前兒童劃分為“肛門期”(約18個月—3歲)和“生殖器階段”(3—6歲)兩個心理發展時期。這兩個階段都具有很多情感沖突的可能。弗洛伊德的`理論強調,這些沖突如果得不到滿意的解決,將造成兒童的人格障礙,降低他們情感上的正常發展能力。在認知發展研究上,J·皮亞傑的成果引人註目。皮亞傑認為,兒童在成長過程中要經過許多認知發展階段,他們的思維方式與成人不同。學齡前兒童處於前運算時期,往往憑知覺認識事物,而不是靠思維,還不能夠進行逆向思維。

什麽叫做學齡前兒童3

學前教育

早期教育

小兒出生後經過三年的發育,進入學齡前期,這是人壹生中很重要的時期,人的許多基本能力在這個年齡階段形成,如口頭語言、基本動作以及某些生活習慣等,性也在該期初步形成,所以,不能忽視這壹時期的教育及心理護理。早期教育包括體、智、德、美四個方面。

體育

是早期教育中的首要任務。培養兒童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和獨立生活能力,發展兒童的基本動作,如走、跑、跳、攀、登等。要完成這些任務,只有保健護理、保育營養還不夠,還必須開展壹定的體育活動,以掌握某些技能,使兒童的骨胳、肌肉和各種臟器得到鍛煉,提高適應能力和各種功能。

智力

早期進行智力教育重要的不是傳授深奧的科學知識,而是要把開發兒童的智力作為重點即發展兒童的註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和想象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學齡前期的智力教育,是為今後的教育打基礎的,錯過這個時期,以後再學習就十分困難了,甚至無法補償,比如口語就是如此。壹個人如果在學齡前期沒有練習說話的機會,待到成人後即使花費很大的精力,也達不到正常人的口語水平。我們要從培養兒童智力、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幾方面作準備,而不能以識多少字,學了幾冊算術作為兒童智力高低的標準。

品德

是指對兒童的品德教育。人的品德的形成分析起來有三種因素,即對品德的認識、情感和行為。學齡前兒童對事物認識水平比較低,許多抽象的道理還不能理解,只能夠了解比較直接的、簡單的是非標準,並且能夠培養壹些待人接物的初步行為習慣,如禮貌、善良、誠實等。兒童的模仿性強,社會上許多事情都會不知不覺影響他們,如不主動地進行教育,兒童則會自然而然地學會許多不良的行為習慣。因此,品德教育要靠成人細致地將教育內容滲透到兒童的全部生活中去,絕不是僅靠說教、講大道理所能奏效的。

美感

是指對兒童的審美教育。生活中有許多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會使人產生美的感受,某些藝術形式就是將這些美的內容加以提煉、升華的結果。對兒童進行審美教育,就是要培養他們有意識地體驗生活中的美、並教給他們初步的技能技巧,來表現出自己美的感受,甚至進行某些創造。藝術形式具有形象、生動的特點,大都用聲音、色彩或動作姿態來描繪,這正符合學齡前兒童的心理特點。

所以,藝術形式能夠引起兒童的註意和興趣,易使之受到藝術的感染和熏陶,如歌曲、樂曲、舞蹈、詩歌、美工、文學作品等都是對兒童知識經驗少,理解和欣賞水平低,生理上還不成熟所以只能選擇那些淺顯易懂的作品。 我們周圍的環境,以及人的行為、語言對培養兒童的美感都有著深刻的影響,所以,幼兒園和家庭環境的美化、成人的舉止、行為、服飾都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