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0年,美國科學家黑格、麥克迪爾米德和日本科學家白川秀樹因發現能夠導電的塑料有功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2、2001年,美國科學家威廉·諾爾斯、日本科學家野依良治因在“手性催化氫化反應”領域取得成就,美國科學家巴裏·夏普萊斯因在“手性催化氧化反應”領域取得成就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3、2002年,美國科學家約翰-B-芬恩和日本科學家田中耕壹因在生物高分子大規模光譜測定分析中發展了軟解吸附作用電離方法;瑞士科學家庫特-烏特裏希因核電磁***振光譜法確定了溶劑的生物高分子三維結構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4、2003年 ,彼得·阿格雷、羅德裏克·麥金農美國因在細胞膜通道方面做出的開創性貢獻,而***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5、2004年 ,阿龍-西查諾瓦、阿弗拉姆-赫爾什科以色列、伊爾溫-羅斯美國三人因在蛋白質控制系統方面的重大發現而***同獲得該獎項。他們突破性地發現了人類細胞如何控制某種蛋白質的過程,具體地說,就是人類細胞對無用蛋白質的“廢物處理”過程。
6、2005年, 伊夫·肖萬、羅伯特·格拉布、理查德·施羅克,因在烯烴復分解反應研究方面的貢獻而榮獲諾貝爾化學獎。
7、2006年,美國科學家羅傑·科恩伯格。他因在“真核轉錄的分子基礎”研究領域作出的貢獻而獲獎。
8、2007年,德國科學家格哈德·埃特爾在表面化學研究領域作出開拓性貢獻被授予諾貝爾化學獎。
9、2008年,美國華裔科學家錢永健、美國科學家馬丁·沙爾菲和日本科學家下村修他們三人因為在綠色熒光蛋白(GFP)研究和應用方面做出的突出貢獻將各分得2008年度1/3的諾貝爾化學獎獎金。
10、2009年,美國科學家文卡特拉曼·拉馬克裏希南、托馬斯·施泰茨和以色列科學家阿達·約納特因“對核糖體結構和功能的研究”方面做出的突出貢獻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11、2010年,美國科學家理查德·赫克和日本科學家根岸榮壹和鈴木章
12、2011年,以色列科學家丹尼爾·舍特曼
13、2012年,美國科學家羅伯特·洛夫科維茨以及布萊恩·克比爾卡
14、2013年,猶太裔美國理論化學家馬丁·卡普拉斯、美國斯坦福大學生物物理學家邁克爾·萊維特和南加州大學化學家亞利耶·瓦謝爾
15、2014年,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的埃裏克·本茨格,德國馬克斯普朗克 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的史蒂芬·赫爾以及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威廉·默爾納
16、2015年,瑞典科學家托馬斯·林道爾、美國科學家保羅·莫德裏奇和和擁有美國、土耳其國籍的科學家阿奇茲·桑卡
17、2016年,法國化學家讓-皮埃爾·索維奇、美國化學家J·弗雷澤·斯托達特和荷蘭化學家伯納德·L·費林加
18、2017年,瑞士科學家雅克·杜本內、美國科學家喬基姆·弗蘭克和英國科學家理查德·亨德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