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批判理論的特征解讀

批判理論的特征解讀

1、批判理論否定和排斥實證主義及其研究方法

實證研究是與自然科學相適應的壹種獨立的、主流的研究範式,但實證研究“科學方法”突破了自然科學研究的範疇,被引入社會研究。針對實證主義及其科學方法的“客觀化、中立化、實證化、定量化、操作化”,批判理論進行了否定,認為這種科學的方法破壞了人類世界的整體性和意義,否定了人對世界的建構及在此過程中人的價值參與。批判理論認為,任何“事實”都經由了人的建構,不可避免地包含著主觀性、相對性和價值判斷。

2、批判理論以“利益”為研究中心,尋求“啟蒙”社會

批判理論主張對社會生活的實際狀況加以啟蒙,啟蒙即揭露個人及團體的真正利益所在,利益則是指特殊團體(優勢的、弱勢的)的需求與關切,尤其是指在自利的意識與原則下對既得利益或不利地位的關註。對於優勢群體來說,他們總是維持既得利益,從屬的的、弱勢的團體則傾向於改變困境,爭取權力和利益。批判理論就是要揭露這種不平等,並啟發人們為爭取平等而戰。所以,在批判理論學者的眼中,社會生活的核心是沖突的、緊張的。

3、批判理論的目標在於促成“解放”

批判理論認為,從屬的(實質上是被統治的)團體因為某些因素的束縛而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因而難以控制自己的生活並達到幸福。批判理論試圖揭露束縛個人自由的因素,如特權的操控、權威的限制等,在啟蒙社會的基礎上並指導人們擺脫束縛,達到自由,即獲得解放。解放是該理論的主要訴求,也是作為壹種理論對於“做些什麽”提供指導的價值所在。

4、批判理論批判工具理性

人類對現代科技的過度使用使自身陷入了科技宰制的泥淖。工具理性是科技主義宰制的同義語,它關心方法、效率而非目的,偏愛知性而無視感情,使得事實與價值被生硬地剝離。人類對自然的破壞、核武器的威脅都是工具理性泛濫的後果。批判理論批評工具理性為壹種控制欲支配的欲望,造成個人與社會的扭曲、變形。核武器威脅、教育領域對效率原則的偏信、經濟判斷標準的涉入、市場導向等都是工具理性的反映。

5、文化是批判理論研究的重心

在文化研究上,批判理論關註高級文化、大眾文化、青少年文化、文化與自然的關系,尤以大眾文化為研究的核心。該理論指出,高級文化是統治者或優勢團體的精英型文化,是維護特權和排斥弱勢階層的工具,它使弱者陷入對高級文化的憧憬而放棄追求的沈默中。對於大眾文化研究,批判理論重在文化工業批判。文化工業即文化的商品化,它被批判理論學者看成是壟斷資產階級的壹種更隱蔽、更有成效的統治方式,是壹種“欺騙大眾的啟蒙精神”,它使受眾產生被動、順從和虛假的舒適之感,並相信社會是公正的,同時忘卻了自身的不利處境和對自由的追求,從而有利於壟斷資本主義控制。青少年文化是被批判理論學者寄予厚望的次文化,因為它具有成人大眾文化所不具有的反抗的積極性,馬爾庫塞甚至將解放的希望寄托於青年學生身上。在文化與自然關系上,批判理論譴責工具理性和人類中心主義促使人對大自然的奴役和破壞,強調動物與人的平等權。

6、意識形態的“常識化”

意識形態滲透於人類日常生活中,如家庭、學校、友情等,是壹種充滿常識性假設和日常經驗的意識。它以常識的形式遮蔽著人的真正利益,壓抑和消解了人的覺醒意識和塑造社會的能力,從而服務於特定團體的利益,助長著社會的不公。批判理論致力於解釋和揭露常識掩蓋下的意識形態,使人認識到常識的本質,並獲得啟蒙和走向解放。

7、關懷美學,即精英知識

所有的美學形式等都是在特殊的社會環境下通過特殊的社會過程而被生產、分配和評價的。批判理論努力尋求美學評價的社會標準,並確認美學所服務的利益。最初的批判理論學者相信高雅的藝術具有自由、解放的意向和內質,藝術質疑不公平,嘲諷特權,所以他們稱賞“詩人是世界上未經公認的立法者”。但後來批判理論改變了對美學的觀點,批判美學藝術不過是維護特權利益的工具,“莎士比亞是形成意識形態的場所之壹”。

8、心理分析理論是批判理論的重要理論基礎

批判理論的形成深受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學說的影響。例如,批判理論受心理分析學說關於潛意識的概念影響,指出社會表面下隱藏著強力的思潮和結構;心理分析重視分析人的精神畸形,批判理論則關註社會事實的扭曲;前者希望通過心理分析治愈患者,後者則相信批判理論本身可以促成解放。此外,批判理論引用了心理分析的人格分裂概念,指出階級、性別、文化競爭等所帶來的利益沖突使社會呈現分裂狀態,因此社會是沖突的,而非和諧的。批判理論試圖揭露這種分裂、沖突,使弱勢團體發現社會扭曲的原因,進而實現自我治愈,即解放。

9、批判理論的解釋層次

對壹事件進行解釋時應結合三個層次:層次壹,即個人角度;層次二,即制度角度;層次三,即結構角度。例如在引言裏所提到的問題,為何不同學生的學業成績會差異迥然?按三層次相結合的觀點,首先應考慮到個人的因素,如努力程度、智商高低等;其次,應考慮差班與好班的因素,或者同壹班內的座次等因素;最後則需要考慮是否存在種族歧視等因素。盡管批判理論主張三個層次應結合起來,但實際上它更多地從層次三來分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