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二二六兵變實際上是軍部內部的壹場派別之爭,以底層軍官和高層將領的矛盾為核心點,底層軍官想要通過壹次軍事政變來快速上位,最後由於勢單力薄,而被鎮壓。
1936年的日本,由於對外決策尚不清晰,以大川周明為主的統制派和以北壹輝為主的皇道派產生了矛盾,皇道派和統制派不僅在對華侵略還是對俄宣戰的問題上有矛盾,而且對陸軍的軍費開支也有極大的意見,皇道派是壹些下層的軍官組成的激進派,而統制派則是由內閣元老和軍部將領組成,他們不想看到自己的既得利益受到損害,因此皇道派想通過激進的政變來快速鏟除掉自己的異己,從而實現自己地位上的改變,他們打出清君側的口號,意思是要建立壹個直接由天皇領導軍部,軍部控制國家的政治體系。1936年2月26日,皇道派軍官帶領壹千多人發起了二二六軍事政變,妄圖推翻舊的軍部政府,他們通過刺殺陸軍將領和內閣大臣的方式,想要以此快速鏟除統制派的核心人物,但是由於其人數少,有沒有號召力而最終被鎮壓,皇道派的核心人物北壹輝被處死,軍事政變僅僅持續了四天,便平靜了下去。
皇道派的失敗也使日本軍部的勢力融合為壹體,皇道派的對俄宣戰的策咯被擱置,而統制派的侵略中國的方針被提上日程,為日後侵華戰爭的開始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