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父母之道 面向世界問題

父母之道 面向世界問題

教育要“面向世界”,作為壹種要求,好像已經壹語道破。但是,從具體理解和實際體現來說,還有許多問題必須搞清楚。尤其是對為人父母者,更是如此。 壹、怎樣理解 *** 提出的“面向世界”?  *** 關於教育“三個面向”中的“面向世界”,是對世界“全球化”趨勢的壹種敏 感反應,主要是為著“國際競爭”和“國際合作”這兩種需要。 “全球化”的概念,首先是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前首席經濟學家索雷亞·奧斯汀在1986年提出來的,它是指經濟、文化、政治的全球化。簡單地說,全球化就是跨越民族國家政治疆界的經濟、文化等活動的擴展,它意味著世界經濟中各國的經濟開放程度增加,相互依存、依賴關系加深和更深層次的經濟壹體化。 在經濟上的壹體化,必然會導致文化的融合與協同,並進而反映到教育的模式上,使教育也向“全球化”發展。其內涵是教育方式、教育行為、承擔教育的教師和教育理念的全球化、國際化。我國加入WTO以後,顯然要更進壹步推進教育模式的全球化進程。 據有關專家介紹,教育方式的全球化,是指通過網絡、信息高速公路等手段來實現對孩子教育的國際化,讓孩子能以最快的速度把世界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文化納入自身。教育行為的全球化,是指由於經濟、文化的開放,孩子的教育可以通過國際交流來實現,其表現是各國互相派遣、互相接納留學生。承擔教育的主體教師的全球化,是指教師不再僅限於國內,而會有各國教師之間交流互換。教育理念的全球化,是指對各國的教育理論、教育目的、教育思維、教育內涵互相融會與綜合。總之,教育面向世界,就是要向世界各國學習,吸取先進的科學技術知識,吸取人類***同創造的知識財富;要培養造就大批不僅能夠進行國際交往與交流,還能公平參與全球合作與競爭的壹代新人。 2001年11月10日,我國加入WTO當天,由中國教育學會、蘇州市人民 *** 等單位主辦的“二十壹世紀教育論壇”在蘇州開幕。會上,培養具有全球視野、能與國際對話的人被各界專家和 *** 官員所強調,外語和信息技術教育被前所未有地壹提再提,培養包括智商、情商、學習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創造精神、合作精神在內的多元智力,受到社會各界的強烈關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英國諾丁漢大學校長楊福家等眾多人士慷慨激昂地呼籲:以犧牲國力、犧牲壹代代的人口素質、犧牲孩子們快樂童年為代價的讀死書、讀書死的教育狀況,不能在中國再繼續下去了!當眾多企業家訴說具有較強適應能力和創造精神的員工短缺時,我國“情境教學”的創始人、特級教師李吉林充滿感情地說:“妳們要的創造型人才我培養不出來呀,孩子們整天被關在教室裏,豐富的人文體驗被剝奪,像小鳥,在籠子裏呆久了,出去不會飛。企業家,妳們要出來說話,告訴家長,告訴社會,妳們需要的能夠獲得成功的究竟是什麽人。”  *** 要求教育要“面向世界”,就是要求辦教育的人要有世界眼光,要按照國際競爭和國際合作的需要來培養人。前述企業家們的渴望正是這種需求的強烈反映。壹個國家、壹個民族,只有銳意創新,才有立足之地。科學創新、體制與管理創新能力,已經成為衡量壹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尺度。對於壹個人來說,也同樣如此。壹個人如果只繼承前人積累的知識,而不懂得有所創新、有所創造,即使他是壹本“百科全書”、壹個“知識寶庫”,也難以對社會作出創造性的貢獻。面向世界,著眼競爭,就必須在讓學生學習繼承前人積累知識的基礎上,著力培養訓練他們獨立思考與自主創造的能力,即能夠獨立地創造新的知識,或者對已有的知識進行創造性的集成與應用,造福人類社會。查爾斯·赫梅爾說:“最近的將來應完成的事業是:在工業化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找到可接受的平衡以及建立全人類的團結,我們的星球猶如壹條漂泊於驚濤駭浪之中的航船,團結對於人類的生存至關重要。”因此各國都應該培養青年愛好和平、尊重人權、重視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化,以期青年壹代能關註世界的重大問題,適應明天的世界及其要求。 教育部門和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會,都應該有這種眼光,這種認識,這是我們培養新型人才的認識前提。 二、家教為什麽要“面向世界”? 教育要“面向世界”,是教育和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家教也要“面向世界”,是我們據此按照邏輯推理推出的結論。正如我們在前面所說,道理很簡單:因為家教也是整個教育的壹部分。 所謂家教面向世界,實質是為人父母者要擴大視野的問題,轉變教育觀念的問題,歸根結底也還是個家長的素質提高問題。 魯迅先生早在80多年前就提出,對孩子要“養成他們耐勞作的體力,純潔高尚的道德,廣博自由能容納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遊泳,而不被淹沒的力量。” 要使孩子養成“能在世界新潮流中遊泳,而不被淹沒的力量”——我看會這樣想問題、按這樣的目標施教的父母,就算有“世界眼光”,就算是有遠見卓識,他們的家教就可能是“面向世界”的。這樣的家長,在我國歷史上就有,梁啟超便是典型的壹位。他在中國近現代的政治舞臺和學術舞臺上,都扮演過重要角色,而在家教上的成功絕不遜於前者。他的9個子女個個成器,3個成為***和國院士,其他幾個在各自的專業領域中也都是首屈壹指的專家。 梁啟超教育子女的壹個重要特點就是中西並重。梁家的經濟條件好,於是,他就把這些錢中的絕大部分用於資助子女的學業上,尤其是支持思成、思永,還有林徽因等人出國留學。只要條件允許,他便把孩子送到美國、加拿大的著名學府接受教育,了解世界文明。同時,他又盡量創造條件,使孩子學習和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壹度,他非常擔心孩子在接受西方文化的時候丟棄了國學,於是就利用每個假期將子女們聚集在壹起,為他們講授國學。 對於普通人家的為人父母者來說,在自己的財力、物力、能力和社會背景的現有基礎上,很可能在這方面無法同梁啟超相比,因此不大可能有更多的作為。但是,有這種意識和沒這種意識大不壹樣。把“面向世界”的取向原則裝在腦子裏,體現在力所能及的行動上,自覺沖破傳統教育觀念根深蒂固的消極影響,為孩子“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創造家庭和心理環境,絕對是完全應該的。 適應全球化的具有現代人格的人才,需要從小開始培養。家教如果不面向世界,就不能從小培養孩子的世界眼光。舊社會就有人主張“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但並沒有切實指導和明確要求,只是壹種口號而已。 隨著全球化趨勢的日益明顯,“地球村”的說法已經不是玩笑,“與他人合作及進行國際交往的能力”,正在成為對普通公民的要求。“發展人際關系,促進不同觀點和看法的容忍以及對不同文化、宗教、種族、性別……的尊重”,“全球合作精神”等,即使對就在本村裏搞農業生產的人來說,也已經成為很現實的問題。因為到妳這裏來進行交易的,完全可能是美國人或意大利人,妳如果完全固守老祖宗傳下來那壹套,有些事情有可能就很難辦。試想,如果妳的孩子眼界不寬,心胸狹窄,容人之量很小,又孤陋寡聞,念書時和同桌總打架,和誰都處不來,少見多怪,看什麽都不順眼,將來怎麽能很好地去經營跨國公司,或者和各國專家***同搞科研攻關? 在我們的家庭教育中,有悖“面向世界”取向原則的想法和做法有很多。比如,缺少了解外界情況的熱情和熱心,為了讓孩子集中精力學習,甚至把孩子關心國際時事視為“不務正業”,連每天的新聞聯播都不準看;對突然湧來的“世界潮流”茫然無措,對孩子“泡網巴”、偷打國際電話,氣急敗壞而又毫無辦法;對“洋人”的神秘感和“畏懼感”同時存在,“盲目排外”和“崇洋 *** ”思想兼而有之,或者到現在仍覺得這些還都很遙遠,根本沒有去想它……家長的這種情況,都不利於孩子的現代人格培養。 三、家教怎樣“面向世界”? 家教“面向世界”,最根本的是家長要有“世界眼光”,並且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世界眼光”。 所謂“世界眼光”,通俗地說,就是從全世界的高度和角度看問題。這裏有 個“大道理”,盡管深奧壹些,為人父母者也應該懂得壹點:人類社會的發展,就是人類不斷擴大自己的活動範圍,壹步步從狹窄的民族歷史走向廣闊的世界歷史的過程。在這壹過程中,始終存在著兩種相向的運動和趨勢:壹種是逐步減少民族特色的過程和趨勢,壹種是進壹步展示民族特色的過程和趨勢。壹方面,壹個民族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會不斷地吸收、借鑒別的民族的特色,逐步融入世界文明發展的潮流,從而會實際上減少自己民族的特色。另壹方面,在同樣的過程中,壹個民族也必然會更多地向世界展示本民族的特色,使本民族的特色得到更廣泛地認同和更充分地發展,從而獲得新的生命力,提升到壹個新的高度。趙麗蓉老人在壹個小品裏說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就是這個意思。 教育“面向世界”的終極意義在於,增進人類的理解與交流,建立***享的和平文化。但是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情況是異常復雜的。人們已經看到,壹些國家對我國加入WTO就持有復雜的心態,他們壹方面看到我國市場的潛力和發展空間,另壹方面有意識地對我國進行文化和價值觀念的輸入。我們必須看到,加入WTO有利於青少年進壹步形成並加強規則、法律、效益、合作等意識,使之具有更開闊的心胸和國際視野,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使孩子們掌握我國民族文化精華、堅守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就顯得更為迫切。我們壹定要教育孩子以開放的心態、批判的態度,吸納世界文明的優秀成果,使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與國際視野結合,形成積極的開放的多元文化意識。 說到家教面向世界,目前人們很容易想到兩個方面,壹是學外語,二是出國留學,這兩項都很重要,但是還不夠。以下四個方面是每個家長都應該重視並努力做到的: 第壹、支持和鼓勵孩子更多地了解世界。這不是大話空話,也不是難事閑事,本是應該做也能夠做的事。比如,花幾個錢給孩子買壹張世界地圖,壹個小地球儀,幫助他早壹點形成世界的概念。引導孩子聽點國際新聞,並經常和他進行相關議論。 第二、培養孩子多元文化意識。可以給孩子買壹些國際方面的書,包括常識類及文學作品,讓孩子了解“天下之大,無奇不有”,並非只有我們這壹種人,只過我們這壹種生活。 第三、堅持愛國主義教育,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隨著教育門戶的打開,各種文化之間的碰撞與交融加快,受西方文化意識形態的影響加深,德育工作會變得更加艱鉅。因此,我們既不能夜郎自大,無端排外,使孩子少見多怪,造成將來的種種不適應;也不能人雲亦雲地盲目崇洋 *** ,給孩子留下錯誤印象:“外國的月亮都比中國的園”。 第四、努力培養與世界對話和交往的能力。國家要求,必須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社會的要求,培養出具有國際視野,把握經濟和科技發展趨勢,懂得國際貿易、法律、金融等知識的外向型人才,提供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環境條件,才能應對全球範圍內人才競爭的挑戰。作為家長理所當然地應該為此做些前期準備工作。 關於出國留學,將來好像並非難事。隨著我國加入WTO,教育機構間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機會將日益頻繁,領域也將更加廣泛,留學“熱”必然繼續升溫。但是,目前有壹種現象,似乎出於誤解。壹次我聽兩個人閑談,其中壹人說:“我的兒子,小學沒好好念,初中也沒念好,高中肯定考不上,他爺爺給準備點錢,就得送他出國留學了。”這不是笑話,是真事;而且不光有這麽說的,還真有這麽做的。我覺得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面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