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生物多樣性損失及原因

生物多樣性損失及原因

造成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因素

生態環境退化加劇,物種面臨威脅。目前我國自然生態環境形勢是嚴峻的,森林覆蓋率低(中國森林覆蓋率16.5%,世界平均26.6%),草場超載過牧,質量下降,退化、沙化加劇;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源頭生物多樣性豐富地區的自然生態環境呈惡化趨勢,;北方地區江河斷流、湖泊幹涸;全國主要江河湖泊水體受到汙染。由於野生物種生態環境的退化和破壞,加上壹些地區濫捕、濫獵,導致野生動植物數量不斷減少。在《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中列出的640種世界瀕危物種中,中國有156個物種,約占總數的1/4。

外來入侵物種危害嚴重。據專家初步調查,世界上100種最壞的外來入侵物種約有壹半入侵了中國。生態科學有壹條重要的原則,即生物種類越多,生物系統越復雜,其系統結構也就越穩定。眾多的生物物種及其相互之間的制約與平衡關系,對整個生態系統的穩定與可持續利用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要特別重視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持續利用的研究。

生物多樣性是指地球上存在著多種多樣生物類型,他們互相依賴又互相制約,使自然生態和 食物鏈保持動態平衡和穩定,各種生物得以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生存和發展。生物多樣性是 地球上各種生物賴以長期存在、繁衍、昌盛的基礎和社會財富的源泉。

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遺傳資源)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三個層次。保護生物 多樣性就是要保護生態系統和自然環境,維持和恢復各物種在自然環境中有生命力的群體, 保護各種遺傳資源。但是,由於人類生物活動的擴展和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許多物種已經 滅絕或正面臨滅絕的危險。

據統計,近2000年來,地球上已有106種哺乳類動物和127種鳥類滅絕;瀕臨滅絕的哺乳類動 物有406種,鳥類有593種,爬行動物209種,魚類242種,其它低等動物更不計其數。我國的 大熊貓,西伯利亞虎,亞洲黑熊。印尼馬魯克白鸚、亞洲猩猩、非洲黑犀牛、北美石龜,北 美玳瑁等均瀕臨滅絕。從1950年到1992年,非洲的象牙海岸大象從10萬頭銳減到1500頭。如 果偷獵活動不加禁止,到下世紀初,非洲大象將滅絕。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野生動物的非法貿易額每年達50億-90億美元,成為僅次於犯毒活動的 第二大經濟犯罪活動。海洋生物的生存也面臨嚴重威脅,每年有數百萬頭海豚、海龜喪生。 據國際捕鯨委員會的壹份報告說,地球上最大的動物——藍鯨,目前僅存400余只,瀕臨滅 絕。由於采用漂網捕魚,許多魚類正面臨滅絕的危險。隨著森林的濫伐和生態環境的破壞, 許多野生珍稀生物慘遭浩劫。如位於地球赤道壹帶的熱帶雨林,是天然的動植物園,是地球 的生物寶庫,又是“地球的肺”,但是,目前全球的熱帶雨林,正以每分鐘20公傾的速率減 少,照此下去,不出100年,全球的熱帶雨林將蕩然無存,大量珍稀生物也將隨熱雨林的消 失而滅絕。據統計,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小時有兩個物種滅絕,照此下去,本世紀末,現有物 種1/5將會滅絕,生物多樣性保護遭受到嚴峻的挑戰。

保護生物多樣性,最主要的是要行動,這必須所有締約國廣泛合作,積極行動,制定必要的 法規,對生物多樣性造成重大損失的活動進行技打擊和控制,對瀕臨滅絕的物種、破壞嚴重 的生態系統和遺傳資源實行有效的保護和搶救。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另壹重要措施是“移地保 護”,如建立遺傳資源種質庫、植物基因庫,以及野生動物園和植物園及水族館等。

我國是多種生物的起源中心,物種資源十分豐富。為了保護生物多樣性,采取了積極步驟, 保護大熊貓、金絲猴、白鰭豚等珍稀動物和魚類;建立了國家種質庫,***保存的各種物種種 質資源30多萬份,僅保存的水稻品種就達6萬多種,占世界總量的40%以上。

2.生物多樣性損失的主要原因

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既有自然發生的,也有因自然發生的,但就目前而言,人類活動(特別是近兩個世紀以來)無疑是生物多樣性的損失的最主要原因。此外制度特別是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則是引起損失的另壹主要原因。

2.1 自然原因

壹是物種本身的生物學特性。其壹是物種的形成與滅絕是壹種自然過程,化石記錄表明,多數物種的限定壽命平均為100~1000萬年。其二是物種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或變異性、適應性比較差,在環境發生較大變化時難以適應,因此而面臨滅絕的危險。如大熊貓,其瀕危的原因除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以外,與其本身食性狹窄、生殖能力低等身體特征有關。二是環境突變(天災),如地震、水災、火災、暴風雪、幹旱等自然災害。

2.2 人為原因

由於人類對生物多樣性對人類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同時又過多的重視經濟發展,而對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淡薄,從而導致生境破壞時有發生;對生物資源開發過度,有些甚至是掠奪式的開發;環境汙染嚴重;對外來物種入侵問題重視不夠以及制度的不健全,這些都是導致生物多樣性減少的主要原因。

2.2.1 生境的喪失、片斷化、退化

棲息地破壞和片段化已成為我國壹些獸類數量減少、分布區縮小和瀕臨滅絕的主要原因。伐木和占地是中國生境被破壞的兩大主要原因。天然林的大幅度減少直接威脅到從苔蘚、地衣到高等物種的生存。此外伐木也是導致森林火災的壹個主要原因,中國在過去25年內因森林火災***損失了860萬公頃的森林。以農業和建設為目的的占用森林、濕地和草原則是生境破壞的另壹個原因。據估計,中國目前農田的1/3本來是處女林,這壹問題在中國熱帶地區尤為嚴重。而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裏,沿海濕地的壹半左右已經發生改變,高原湖泊周圍的濕地也損失嚴重。另外,1950~1980年間中國湖泊面積減少1/10。

生境的片斷化是指壹個面積大而連續的生境被分割成兩個或更多小塊殘片並逐漸縮小的過程。多種人類活動都可能導致生境的片斷化。如鐵路、公路、水溝、電話網絡、農田以及其他可能限制--生物自由活動的分隔物,和自然保護區內修築公路等人為設施。特別是由於這些人為設施的建立,使得動物的活動受到限制,從而影響其覓食、遷徙和繁殖,而且植物的花粉和種子的散布也會受到影響。因而引起動植物種群數量下降並引起局部滅絕。同時由於生境的片斷化,陽光、溫度、濕度及風的變化,也會導致壹些物種瀕危、甚至滅絕。另外生境的片斷化有助於外來物種的入侵,進而威脅到原由物種的生存。

生境退化則是生境部分的失去原有功能,如由於經濟發展、過度放牧等原因,使得草場退化嚴重,引起草原生物生理機能衰退,從而對其生存構成威脅。

草原的退化。

2.2.2 掠奪式的過度開發

許多生物資源對人類具有直接的經濟價值。隨著人口的增加和全球商業化體系的建立和發展,人類對之的需求隨之迅速上升,其結果導致對這些資源的過度開發並使生物多樣性下降。

而當商業市場對某種野生生物資源有較大需求,通常會導致對該種生物的過度開發。典型的實例是人類對海洋鯨類的獵捕活動與鯨類數量的消長之間的關系。我國許多藥用植物,其中偷獵、濫挖走私野生動物行為對生物的多樣性威脅最嚴重。

2.2.3 環境汙染

2.2.3.1 水體汙染

水體汙染能夠對水生生物(特別是魚類)生命周期的任何發展階段,產生亞致死或致死作用,影響他們的捕食、尋食和繁殖。其中亞致死的水體汙染對水體生物多樣性的影響更為突出、普遍、久遠。在這種環境中的生物繁殖能力下降、生長緩慢或者死於環境脅迫有關的疾病。而水體富營養化能使水體生物多樣性顯著下降,昆明滇池即是壹例。

2.2.3.2 土壤汙染

土壤汙染通常會使當地植被退化,甚至變成不毛之地,同時土壤動物也會變的稀少甚至絕跡,其生物多樣性比未受汙染區顯著下降。如礦區、尾礦堆積地壹、礦區廢棄地以及垃圾填埋廢棄地都少有樹木生長。

2.2.3.3 空氣汙染

人類排放到大氣中的各種有毒有害物質均能對生物體產生不同程度的損失,並對生態系統構成危害。經各種途徑進入空氣的二氧化硫、氨、臭氧等能直接殺死生物。來自冶煉廠廢氣中的有毒金屬能直接毒害植物。而由於臭氧空洞、酸雨以及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所引發的溫室效應等造成的生物多樣性損害、減少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關註和重視 ,特別是溫室效應引起的全球變暖和酸雨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2.2.4 外來物種入侵

外來物種入侵對生物多樣性造成了很大威脅。其入侵方式有三種:壹是由於農林牧漁業生產,城市公園和綠化、景觀美化、觀賞等目的的有意引進或改進,如在滇池泛濫的水葫蘆、轉基因生物;二是隨貿易運輸旅遊等活動傳入的物種,即無意引進,如因船舶壓倉水、土等帶來得新物種;三是靠自身傳播能力或借助自然力而傳入,即自然入侵,如在西南地區危害深廣的紫莖澤蘭、飛機草。在全球瀕危物種植物名錄中,大約有35% ~46%是部分或完全有外來物種入侵引起的。2002年來自南美洲亞馬遜河的食人魚又名食人鯧在我國掀起軒然大波。其壹旦流入某壹水域達到壹定規模時,可能會大量屠殺其他魚類,給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帶來危機,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政策:

研究制訂生物多樣性保護

外來入侵物種監管

生物資源等方面的法律法規

組織開展全國生物物種資源重點調查

組織制定生物物種資源保護與利用規劃

為物種資源的保存與可持續利用提供政策指導和投入保障

擬訂國家生物物種資源專利保護戰略

參考資料:

8上生物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