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劉永福是個怎樣的人?

劉永福是個怎樣的人?

劉永福是中國清末民初的黑旗軍首領。抗法名將,民族英雄。劉永福(1837年-1917年),字淵亭,民族為客家漢族,廣東欽州(今廣西欽州)人,祖籍博白東平(今廣西博白), 清末民初軍事人物,原是反清的黑旗軍將領。早年參加洪秀全領導的天地會,起義失敗後,率部二三百人出沒在中越邊境壹帶,他的隊伍因以黑色七星旗幟作為戰旗,故被世人稱為“黑旗軍”。

清道光十七年九月 (1837年10月)劉永福出生於廣東欽州防城司古森垌小峰鄉壹個貧苦的農民家庭。父親劉以來,叔父劉以定從博白遷到防城,初居十萬山腹地古森垌小豐村。劉永福在家排行老二,故俗名為劉二,後被人尊稱為劉義。劉永福”是他轉戰越南時自己改的名字。因家庭貧窮,劉永福沒有機會讀書識字。劉以來、劉以定早年依靠租種堂兄弟幾畝薄田過活。遷入櫃口村後,老兄弟又租他人幾畝坡地生活。因家庭貧困,1850年,13歲劉永福便外出在左江做灘艇(海邊船上)傭工,後又在左江充當水手,因為劉永福腦子聰慧,熟知航道險情和水下情況,便做上了領航員,不久被大夥推舉為灘艇師(相當於水手長)。但仍過著饑壹頓,飽壹頓的生活。

1840年鴉片戰爭後,清政府腐敗無能,對外卑躬屈膝,對內橫征暴斂,階級矛盾尖銳,民族壓迫日盛,各地不斷引起農民暴動。1851年初,太平天國金田起義爆發,劉永福看到了希望。16歲那年,也就是1853年,劉永福的父母及叔父先後在貧病中死去。劉永福只好辭去水手職務,憑著父親、叔父和灘艇師傅傳授的武藝浪跡江湖。1857年,終日饑腸轆轆的劉永福投奔在上思、隆安壹帶活動的義軍首領鄭三。從此開始了劉永福的軍旅生涯。

劉永福從軍期間,廣西各地烽火四起,山頭派系林立。有反清復明的天地會,有占山為王土匪,有為自保的豪門鄉勇,還有結寨而立的地主團練等。劉永福在鄭三手下初任先鋒,他率部打垮巫必靈為首的地主武裝,隊伍迅速擴大。鄭三只不過是壹個目光短淺、剛愎自用的家夥,劉永福在此不被重用,不久他便離開了鄭三,並組織起兩百余人的自己隊伍,1866年,劉永福率眾投奔當時廣西安德實力最大的天地會武裝吳亞終(吳鯤)部,劉永福被任為旗頭,坐上了農民軍中第三把交椅。劉永福著手操使士兵,整肅紀律,選擇人才,統壹軍令。劉永福壹次偶然機會來到順州(今靖西)安德圩的北帝廟,看見北帝廟神像旁邊的周公塑像手執著壹面繪有“北鬥七星”圖案、鑲有狗牙白邊的黑色三角旗,他就就仿造這種黑旗作為自己親率的這支隊伍的旗幟。從此以後,這支隊伍就舉黑旗作戰,因作戰勇猛,戰果頗豐,這支軍隊被人們尊稱為“黑旗軍”。

同治六年(1867年),清軍趁太平天國革命失敗,清政府派廣西提督馮子材率兇悍善戰的楚軍攻打在廣西的義軍。劉永福勸吳亞終不要壹味死守城池,應暫避鋒芒,伺機反擊,吳亞終不同意。兩人發生不愉快,劉永福借口籌糧,率本部黑旗軍300余人與吳亞終分道揚鑣,轉移到中越邊境(雲南蒙自與越南保河的紅河兩岸三角洲地區)壹帶活動。吳亞終義軍則大部被滅,吳亞終下落不明。

劉永福雖說擺脫了清軍圍剿,但受到當地白苗土霸盤文義等武裝的突然襲擊。劉永福指揮靈活,及時擺脫了盤文義等襲擾。他知道自己的兵少,又無糧草後援,要想在此立足,必須打敗像盤文義這樣的土霸武裝。他也知道自己武器彈藥沒有土霸武裝多,兵力又少,硬打絕對沒有勝算。於是就擺起了“孤槍陣”(竹簽陷阱套索之類),讓少數人挑逗、騷擾盤文義,自己則率軍在附近埋伏。先後除掉了荼毒當地百姓的盤文義等土豪惡霸武裝。劉永福的黑旗軍名聲大噪,不久就發展到千余人的武裝,並建立了鞏固的根據地。越南王庭得知劉永福打掉了自己多年想除掉而沒能除掉的盤文義等土霸,又見當地百姓安居樂業,黑旗軍紀律嚴明、保境安民的名聲極好,就封劉永福為千戶。兩年後劉永福轄下約25萬余百姓,軍隊編為前後兩個營(約兩千余人)。當地工商農業比較發達,稅收也比較充裕,當地百姓安居樂業。

同治十二年(1873年),法國內閣茹費理派他的女婿安鄴上尉率法國遠征軍進攻越南河內,企圖建立所謂的“法蘭西東方帝國”。然後打算沿江而上侵占中國廣西、雲南等地。劉永福應越南國王阮福時的要求,率軍與越軍黃佐炎部聯合作戰。劉永福親自率黑旗軍2000余人,翻越宣光大嶺,日夜兼程,南下抗法。劉永福黑旗軍以己之長、擊敵之短,善用謀略、指揮靈活的用兵特點,打了不少勝仗。12月24日,劉永福率黑旗軍在河內郊外的紙橋與法軍展開及激戰,擊斃了法國主將安鄴上尉及其麾下十余人。

法國侵略軍當然不甘心失敗,他們恨透了劉永福。光緒九年(1883年)8月,法國侵略軍乘夏秋之交,紅河水暴漲之際,在越奸的帶領下,掘開河堤,沖向黑旗軍營地,並派出九艘戰船炮擊黑旗軍軍營。幸好劉永福事前有所準備,早把軍營遷轉到距懷德約三十裏的丹鳳,黑旗軍兵力損失不大(物質損失不小)。劉永福氣憤不已,奈何兵力與裝備懸殊,只得用遊擊戰法與敵周旋。9月,法軍再派11艘戰船和3千余陸軍,水陸並進,對黑旗軍軍營實行圍攻,企圖壹舉蕩平黑旗軍。黑旗軍丹鳳守將黃守忠水陸受敵,但臨危不懼。他們占據紅河堤壩,兩軍僅隔壹座不寬的堤壩對射,敵炮船的大炮無法近射,黑旗軍的土炮正好可以攻擊登船上岸的法國陸軍和炮艦,雙方激戰兩晝夜,法軍體力不支,又見中國雲南增援部隊趕到,驚慌敗退而去。

與此同時,劉永福親率3千黑旗軍又在越南河內西紙橋壹帶與法軍激戰,因作戰靈活多變,法軍無法適應。黑旗軍壹部趁夜色攻入法軍指揮所,擊斃法軍司令李威利以下數百人,法軍大敗退去。越南國王授予劉永福壹等義勇男爵、三宣提督。紙橋、懷德、丹鳳之戰打得法軍丟盔卸甲。雲南駐軍在馮子材也在鎮南關(今友誼關)壹帶重創法軍。從根本上扭轉戰爭狀態。但法國政府、法國軍隊如何能咽得下這口氣呢?

光緒十年(1884年)8月,法國遠東艦隊副司令利士比率四艘戰艦進攻臺灣基隆,遭到中國政府臺灣事務大臣、福建巡撫劉銘傳的堅決打擊,法國遠東艦隊司令孤拔率領艦隊增援,同樣沒有占到什麽便宜,法軍見攻臺灣不成,轉向福建,重創福建水師,轟毀馬尾造船廠。清軍被迫宣戰,法軍見這樣下去對自己不利,被迫暫停進攻臺灣、福建計劃。但法軍賊心不死,他們認為還是從越南入侵中國比較好,特別是法軍占領越南紅河三角洲以後,加緊對中國的滲透。清政府為了借刀殺人,胡亂給了劉永福所謂的“記名提督”(沒有實職權利,等候補缺的意思),讓他與法軍作戰,同時,派壹個吏部候補主事唐景崧監視劉永福。

光緒十年(1884年)底,劉永福率黑旗軍與清軍岑毓英部聯合作戰,向盤踞在宣光的法軍展開猛攻。並在永祥金附近擊潰英、法教民的圍攻,奪回了扶朗、猛球炮臺。然後又與廣西桂軍壹起收復了北寧。法軍退守龜縮在宣光城內不敢出戰。劉永福率黑旗軍將宣光包圍了近兩個月,迫使城內法軍糧彈告罄。劉永福考慮到圍困城池不能消滅法軍有生力量,對百姓也是個災難,便假意疏忽,放了壹部分城內百姓和法軍信使出城。劉永福明白,法軍密探必定到河內尋求援軍前來解圍。便在距離宣光不遠的左旭等地埋下炸藥,果然沒有多久,大批法軍從河內前來救援。被黑旗軍炸死、炸傷和擊斃了4百多人。黑旗軍乘勝追擊,又打死打傷1百余人,繳獲了大批武器彈藥。宣光法軍見援軍無望,被迫繳械投降。

不久,劉永福領導的黑旗軍又在臨洮、宣化大敗法軍。清軍雲南駐軍馮子材也在涼山壹帶擊敗法軍。法軍處處失敗,迫使罪魁、法國戰爭挑起者茹費理內閣倒臺。光緒十壹年(1885年)四月,中法戰爭結束,中國打了勝仗,但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在以李鴻章為首的議和派鼓動下,以此勝利作為資本,竟向法政府求和。當年六月,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與法國駐華公使巴德諾在天津簽訂了《中法天津條約》,承認越南為法國的保護國,給予法國在中國廣西、雲南的通商特權。法軍畏懼劉永福的黑旗軍,要求劉永福黑旗軍離開越境。

劉永福於1885年八月率3千多黑旗軍回到國內,清政府明裏升任劉永福為廣東南澳鎮總兵,暗中將黑旗軍人數減到1千余人,後又裁減到3百余人。光緒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劉永福率黑旗軍入臺, “幫辦”(協助)臺灣防務。劉永福黑旗軍與臺灣軍民(臺灣抗日義勇軍)協同,堅決反抗日軍入臺。期間,黑旗軍打了不少漂亮仗。因甲午海戰,中國戰敗,光緒二十壹年(1895年),清廷與日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將臺灣割讓給開日本。劉永福黑旗軍只能邊戰邊退,先後在新竹、苗栗、彰化、嘉義、臺南等地重創日軍。劉永福在臺灣血戰近五個月,嚴詞拒絕了日寇的勸降。後因彈盡糧絕、孤立無援,僅憑白刃戰與日軍搏鬥,黑旗軍與臺灣抗日義勇軍大部戰死。

1895年10月19日,日軍大舉進攻臺南安平炮臺,劉永福親手點燃大炮,轟擊敵艦。當晚,日軍攻城益急,城內因無糧草彈藥,在惡戰中,士兵精疲力盡,餓得竟不能舉槍揮刀。當時,城中已經大亂,劉永福見大勢已去,仰天捶胸,呼號哭泣說:“我何以報朝廷?何以對臺民”!九月二十壹日,臺南最終失陷,臺灣全境被日軍占據。當天夜裏,劉永福帶領養子劉成良等十多個黑旗軍部下先乘坐小艇,後搭上英國商船“迪利斯”號潛回福建廈門。他們從福建漳州到廣東廣州,劉永福和僅有的幾個黑旗軍勇士受到沿途各地軍民熱情歡迎。劉永福知道清政府腐敗無能,便辭掉官職,回到故鄉(今廣西)欽州。次年(1895年),粵督譚鐘麟數電催劉永福回廣東軍械局任職,劉永福委婉推辭不幹。

光緒二十四年(1899)年冬,義和團運動爆發並席卷北京。劉永福奉旨調北京鎮守,劉永福借故遲遲不行,後經多次催促方始起程。新組建的黑旗軍剛到衡州(今湖南衡陽)時,又奉清廷電令調回廣東惠州、潮州彈壓農民革命軍。回到廣東駐地,劉永福以所部新建、不熟悉情況等借口,拒絕接受剿滅農民革命軍的任務。1904年,劉永福幹脆以風濕病發作再三請辭,粵督李鴻章批曰:“聲望素孚,威揚中外,縱有微恙,臥治也可”,不予批準。劉永福只好回廣州沙河劉家祠休養治病。期間,給了孫中山所領導的農民革命軍極大的支持和幫助。1917年元月9日,劉永福走完了自己的的 歷史 征程,在欽州老家溘然長逝,終年80歲,墓葬於廣東惠州城內西湖畔。

清廷當時的兵部尚書彭玉麟評價劉永福:“為越南之保障,固中華之藩籬,其功亦偉矣”!直隸總督李鴻章說劉永:“真乃高人壹籌,諸統領莫及焉”! 湖廣總督張之洞說劉永福:“為數千年中華吐氣”的“義勇奇男子”!中國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贊嘆:“余自小即欽慕我國民族英雄黑旗劉永福”!就連當時對手法國上將孤拔也說劉永福及黑旗軍:“這些人的英勇氣概實在是太神奇了”!

劉永福故居前的半身像

劉永福,字淵亭,生於廣東欽州(今屬廣西防城古森洞小峰鄉)的客家人家庭,祖籍博白東平。出身貧寒的劉永福從小練武,替家裏做些力氣活。父母雙雙亡故後,20歲的劉永福加入天地會,立誌要反清復明。在清軍的不斷圍剿下,劉永福帶領天地會兄弟們進入越南遊擊作戰,在此過程中許多飽受壓迫的貧苦農民主動加入,逐漸形成了壹支能征善戰的軍隊,因以黑旗為標誌,所以後世稱其為“黑旗軍”。誰也沒有想到,劉永福的傳奇壹生也因黑旗軍而起。

黑旗軍旗幟

在工業革命與大革命後,法國國力日益強盛,在拿破侖時期曾壹度稱霸歐洲。在世界各地開始殖民活動後,法國不斷染指大清,“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更是與英國合謀,公然將圓明園洗劫壹空,並放火焚毀了這座“萬園之園”。嘗到甜頭後,法國又不斷蠶食清朝的藩屬國越南。面對法軍的囂張侵略,越南國王分別在鹹豐七年(公元1857年)、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兩次請求黑旗軍首領劉永福出軍,幫助越南對抗法軍。劉永福不忍見越南民眾受法軍蹂躪,便答應了越南方面的請求,兩次都將法國人打得全軍覆沒,並在短兵相接中,親自斬殺法軍統帥安鄴,以至於法軍見到劉永福就瑟瑟發抖,十分害怕。

越南同慶帝舊照

為了感謝劉永福,越南國王下令加封其為男爵,劉永福名號於是越發響亮。光緒九年(公元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壹心報國的劉永福率領黑旗軍參戰,壹連收復了十幾個州縣,聲威大震,令法軍膽寒不已。可以說,這場戰爭是清政府唯壹壹次徹底從武力上戰勝列強的戰爭,法軍戰敗後,時任內閣也因此黯然下臺。

在這場戰鬥中,劉永福的軍事才能展現得淋漓盡致,清廷意識到這是可用之才後也派人出面對其進行招安。然而在招安之後,滿清朝廷對劉永福頗為忌憚,不僅將黑旗軍人數減少到1000人,還采用“將兵分離”的方式,把劉永福調到臺南任職。

甲午戰爭劇照

“中日甲午戰爭”慘敗後,這壹地區被割讓給日本人,清廷遂下令劉永福撤離,但此時劉永福堅決不肯,他率領新練的黑旗軍與當地民眾壹起頑強抵抗日軍,僅用五個多月就斬殺3萬多日寇,比清軍在整個甲午戰爭中所消滅的敵人還要多。在劉永福的帶領下,黑旗軍創造了輝煌戰績,極大程度震懾了日本朝野,而劉永福也成為近代最偉大的民族英雄。

劉永福墓

不過由於清廷遲遲不肯派兵援助,劉永福與黑旗軍最終因彈盡糧絕,被迫撤離臺灣。此後,心灰意冷的劉永福壹直閑居家鄉,不問世事,直到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在欽州溘然長逝,走完了自己的傳奇壹生,享年80歲。回顧劉永福的壹生,無愧於“欽州淵亭,國之宿將”的評價。

參考文獻:

《清史稿》

劉永福是清末民初的壹位愛國將領,人們都頌揚劉永福,但是有誰知道劉永福的小名:亞狗二,成名後當地人改稱為:烏旗二,不錯小時候劉永福極度貧寒,食不果腹,生活苦不堪言……十七八歲時,有壹天夜裏因饑餓難忍,半夜十二點多鐘,還到別人的南瓜地裏,摘南瓜回來煮熟充饑…………,誰知第二天早上主人去地摘南瓜花,發現地裏少了幾個南瓜,估計是亞狗二昨天晚上偷了,就直接去亞狗二家,人未到咒罵聲早己傳入亞狗二家,因為是大清早,咒罵聲又大,引來眾多鄰居家的人出來看熱鬧,妳壹言、我壹語,罵道南瓜才長到拳頭的大,現在妳就糟蹋了,妳還是人嗎?亞狗二自知理虧,不敢出聲。但是亞狗二對於這件事,越想越氣,當夜把剩下的南瓜煮來吃飽了,拿起壹條木棍,到那個人的南瓜地裏去,把地裏的南瓜,不論大小,全部砸爛,南瓜苗也毀了,連夜離開博白,向南寧方向流浪…………後來以劉永福的名字,投到廣西崇左寧明大平天國殘余力量吳亞忠部隊,吳亞忠的部隊鼎盛時期,有壹萬兩千多人…………吳亞忠死亡後,吳亞忠這支力量就交到劉永福的手上,因為清政府連年圍剿,劉永福不得不帶領這支力量退入越南,…………因幫助越南政府打敗法國軍隊,擊斃法國將軍李維業,從此名聲大振…………然後清政府招安、收編,減至不足兩千員兵…………後來接受清政府的建議,組建黑旗軍,收復臺灣省。兵敗,經友人幫助,輾轉日本才回到祖國,不久就告老還鄉。劉永福因青少年時期,遭到家鄉人不友好的咒罵,心有余悸,心裏壹直都有抹不去的傷痛,所以劉永福晚年選擇定居廣西欽州。劉永福自那次離家出走,至死都沒有回過博白縣。那怕是全縣劉氏集資籌建劉氏宗祠時,族上的負責人找到劉永福,希望劉永福能出來主持修建劉氏宗祠,劉永福還是再三推辭,但是劉永福還是捐了很大壹筆錢,修建劉氏宗祠,這個宗祠目前保護得非常好,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博白縣全縣劉氏族人籌錢,鑄造壹個劉永福的銅像,安放在劉氏宗祠裏面,那個有興趣的可以去劉氏宗祠裏看看。劉氏宗祠座落在:廣西博白縣第三高級中學的右邊三十米位置。

關於“劉永福是個怎樣的人?”這個問題,翻看 歷史 我們可以得知,下面請跟隨我壹起來看看吧。

壹、劉永福簡介:

劉永福(1837—1917),清末民初軍事家、民族英雄。廣東欽州(今屬廣西)人 [1] ,又名義,字淵亭。幼隨父母遷於廣西上思。少為傭工。鹹豐七年(1857年)參加天地會起義。同治三年(1864年)率二百余人加入吳亞忠部,以七星黑旗為隊旗,稱黑旗軍。同治六年(1867年)入越南,進據保勝,擴充隊伍。同治十二年(1873年)應越南國王邀請率黑旗軍抗法,擊斃法軍頭目安鄴,因功被越王封為興化保勝防禦使。光緒九年(1883年)再次援越抗法,在河內城西擊斃法軍統帥李維業,被封為三宣提督。中法戰爭爆發後,受清政府收編,以記名提督在中越邊境抗戰,曾在臨洮大敗法軍。戰後被調回國,授廣東南澳鎮總兵。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戰爭期間,劉永福奉命幫辦臺灣軍務,駐臺南。次年(1895年)在反割臺鬥爭中,被推為全臺抗日首領,在彰化、嘉義等地抗擊日軍,九月因糧盡援絕,棄軍內渡廈門。後曾署廣東碣石鎮總兵。辛亥革命爆發後,曾應胡漢民之請任廣東民團總長,不久便辭職回籍。

二、劉永福是個怎麽樣的人:

劉永福祖籍博白東平,清末民初軍事人物,原是反清的黑旗軍將領,1883年率黑旗軍參加中法戰爭,屢次大敗法軍。

劉永福祖籍是福建,在明朝的時候,遷到了博白東平鎮富新村。剛到博白的時候,劉永福的祖輩們以務農為生。後面隨著務農越來越難維持生活,加上清末的戰亂。到了劉永福父親劉以來這壹代的時候,直接遷移到了防城港上思縣。

劉以來剛到防城港上思的時候,可以說是白手起家,什麽資本都沒有。這就導致了,劉以來到了結婚的年齡,因為家庭貧窮,未能娶妻生子。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道自己窮,還不努力。萬幸的是,劉以來不是這樣的人。為了能過上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日子,拼了命去做。壹邊務農的同時,還壹邊做點小生意。

劉以來的努力付出,獲得了巨大的回報。在40歲的時候,劉以來在上思有了三間屬於自己的泥屋。也就是在40歲這壹年,劉以來有錢了,娶了鄰村陳氏為妻子。在古代的時候,40歲才娶妻,已經算是很晚了。劉以來的奮鬥經歷,絕對能值得現今大部分年輕人學習。

1837年,也就是劉以來結婚的第壹年,劉永福出生。劉永福出生前,其父親劉以來已經打下了壹定的產業,過上了不錯的生活。劉永福出生後,劉以來的兄弟,也就是劉永福的大伯劉以定染上了賭博。本來奮鬥來的資產,全部賭得差不多。劉以定的經歷說明壹件事,有錢了 ,壹定要穩住,千萬不要浪,特別是不要去賭博。

家道中落,這對於年幼的劉永福,影響非常大。幼年時期的劉永福,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跟隨父母數次搬家。等到劉永福成為了青年,就不得不為了壹口飯吃,投入了反清大旗當中。在最初的時候,都是哪裏有飯吃,劉永福就去哪裏。壹直到了1866年,劉永福帶著200人投奔當時廣西南部最大的反清勢力——延陵國領袖吳鯤(又作吳阿忠、吳亞終)。

正所謂:是金子總會發光。在投奔吳鯤之後,劉永福獲得了強有力的支持。在廣西靖西北帝廟建立了後世赫赫有名的黑旗軍。1867年,劉永福帶著三百人進入越南,擴充隊伍的同時,還打出了自己的名聲。1873年,越南當時老大扛不住法國的入侵,邀請了劉永福對抗法軍。劉永福首戰告捷,直接幹掉了法軍頭目安鄴。現今在防城港流傳了壹句話:“劉二打番鬼,越打越好睇”!

中法爆發後,受清政府收編,以記名提督在中越邊境抗戰,曾在臨洮大敗法軍。戰後被調回國,授廣東南澳鎮總兵。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戰爭期間,劉永福奉命幫辦臺灣軍務,駐臺南。次年(1895年)在反割臺中,被推為全臺抗日首領,在彰化、嘉義等地抗擊日軍,九月因糧盡援絕,棄軍內渡廈門。後曾署廣東碣石鎮總兵。辛亥革命爆發後,劉永福憑借聲望,成為了廣東民團的團長。1917年,劉永福去世,享年八十歲。

劉永福作為清末民初的民族英雄,出生於防城港,卻和博白有著很深的淵源。這就導致了,在防城港以及博白,都有紀念劉永福的地方。在近代,就是因為有劉永福這樣的民族英雄,我們才能翻身,才能有現今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