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背反理論即二律背反,是康德的哲學概念。意指對同壹個對象或問題所形成的兩種理論或學說雖然各自成立但卻相互矛盾的現象,又譯作二律背馳,相互沖突或自相矛盾。
康德先設置了理性作為感性與知性的綜合。知性所依賴的範疇是先驗的,由量、質、關系、樣式等十二個範疇組成。當理性試圖使用這些範疇去規範先驗的無限物時,就會出現範疇失效的情況,也就是二律背反。
二律背反是康德在其代表作《純粹理性批判》中提出的。在書中,康德列出四種二律背反,均由正題和反題組成。
四組二律背反被康德分為兩類,四項正命題被稱為柏拉圖線。四項反命題被稱為伊壁鳩魯線。康德認為柏拉圖線是實踐性的,因為這壹線允許宗教、道德從中獲益。伊壁鳩魯線是思辨的,因為他引發探究,促使科技發展。
純粹理性的二律背反的發現在康德哲學形成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它使康德深入到了對理性的批判,不僅發現了以往形而上學陷入困境的根源,而且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途徑。康德將二律背反看作是源於人類理性追求無條件的東西的自然傾向,因而是不可避免的,他的解決辦法是把無條件者不看作認識的對象而視之為道德信仰的目標。雖然他對二律背反的理解主要是消極的,但他亦揭示了理性的內在矛盾的必然性,從而對黑格爾的辯證法產生了深刻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