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電距離是沿絕緣表面測得的兩個導電零部件之間或導電零部件與設備防護界面之間的最短路徑。即在不同的使用情況下,由於導體周圍的絕緣材料被電極化,導致絕緣材料呈現帶電現象。
UL、CSA和VDE安全標準強調了爬電距離的安全要求,這是為了防止器件間或器件和地之間打火從而威脅到人身安全。
絕緣子爬電距離是指絕緣子正常承載運行電壓的兩部件間沿絕緣表面的最短距離或最短距離的和。
擴展資料:
實際應用:
在電氣上,對最小爬電距離的要求,和兩導電部件間的電壓有關,和絕緣材料的耐泄痕指數有關,和電器所處環境的汙染等級有關。
對最小爬電距離做出限制,是為了防止在兩導電體之間,通過絕緣材料表面可能出現的汙染物出現爬電現象。
爬電距離在運用中,所要安裝的帶電兩導體之間的最短絕緣距離要大於允許的最小爬電距離.
在確定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時,應考慮額定電壓、汙染狀況、絕緣材料、表面形狀、位置方向、承受電壓時間長短等多種使用條件和環境因素,在先進的設備與產品標準中均有此規定值。
具體來說就是在不同的使用情況下,由於導體周圍的絕緣材料被電極化,導致絕緣材料呈現帶電現象,此帶電區(導體為圓形時,帶電區為環形)的半徑即爬電距離。
爬電距離的大小和工作電壓、絕緣材料等直接相關,同時註意不同的使用環境也會有所影響,如氣壓、汙染等。
爬電距離和電氣間隙,是兩個概念,在進行判斷時必須同時滿足,不可以相互替代.電氣間隙的大小取決於工作電壓的峰值,電網的過電壓等級對其影響較大,爬電距離取決於工作電壓的有效值,絕緣材料的CTI值對其影響較大。
兩個條件必須同時滿足,所以根據定義,爬電距離任何時候不可以小於電氣間隙。當然對於兩個帶電體,通常是無法設計出爬電距離小於電氣間隙來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