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分類: 政治、階級
資產階級(Bourgeoisie)
資產階級(又稱布爾喬亞)是根據壹些西方經濟學思想學派,尤其是馬克思主義,為資本主義社會所做的階級劃分當中的富有階級之壹。
中國當代的資產階級情況
因為中***理論的說法是“在中華民國時的中國的矛盾是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矛盾”,而且這兩者之間是“不可調和的矛盾”,並稱只要無產階級奪權後建立起的人民民主專政政權經過“社會主義改造”後,資產階級就會“消亡”。
所以在1956年三大改造後,中國大陸官方就認為“資產階級在中國已不存在”。
改革開放之後中國官方仍沿用此說法即“資產階級(資本家)在中華人民***和國已經在三大改造中消亡”,而更多的使用“企業家”或“實業家”來稱呼資本家,有人因此而認為此說法自相矛盾。
資產階級辭源
資產階級的英語“bourgeoisie”來自法語,源於意大利語的“borghesia”,而後者又是源於從希臘語“pyrgos”演化而來的“borgo”,意思是村莊。因此“borghese”就是指在村莊中心擁有房子的自由人。
資產階級出現在中古時期的意大利,那時住在村莊中的居民開始變得比住在附近鄉間的人還要富有。因此他們可以獲得相對上較多的權力和影響力,越來越接近統治階級和神職人員,同時逐漸遠離平民階級。這種中古時期的資產階級原型就是磨坊擁有者,他們能夠快速地對當地經濟產生重大影響力,以至於可以對統治者表達否決權。
資本主義萌芽首先在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羅倫薩等城市出現,原因是意大利同歐洲的兩個商業世界聯系密切。意大利不僅從地中海貿易中得到好處,而且是西歐,北歐同東方各國貿易的中間商,從中得到了利益。在商品和貿易活動的哺育下,意大利的壹些城鎮商品經濟繁榮起來,為資本主義萌芽提供了條件。
在此之後,資產階級這壹新興階級陸續在中歐,西歐興起,逐漸形成壹獨立階級。
在接下來的世紀裏,資產階級這個名詞則較適合用來指稱最初的銀行家,以及那些從事新興活動如貿易和金融的人。19世紀之前,這個詞大部分情況下指的就是低於貴族、高於農奴和無產階級的廣大人群。
馬克思主義中的資產階級
在馬克思主義裏,資產階級被定義為在生產商品的資本主義社會中擁有生產工具的階級,和“資本家”實際上是相同的意思。馬克思主義認為無產階級(賺取薪資者)與資產階級在本質上是互相敵對的,比如說,勞工自然都希望薪資能夠越高越好,然而資本家卻希望薪資(即成本)能夠越低越好。換句話說,資本家會剝削勞工。
在最激進的***產黨的話語中,“資產階級”是壹種侮辱;那些被認為與資產階級合作的人通常被稱作資產階級的走狗。
如果將“擁有生產工具”定義為壹個人對某個特定的生產工具擁有完全的控制,那麽在21世紀的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中,已經剩下非常少的資產階級者了。在當代的馬克思主義用語中,資產階級是指那些控制了公司機構的人,控制的方法有透過對公司大多數股份的掌握、選擇權、信托、基金、仲介或關於市場業務的公開發言。因此“資本家”是指財富主要透過投資得來的人,而他們不須要工作以求生。
在現代非馬克思主義的中文用法裏,資產階級(或布爾喬亞)和普羅大眾(普羅是從無產階級Proletarian的頭音而來)時常被用來指稱富人與窮人,而不壹定是指擁有或不擁有生產工具的人。
階級並非壹個同質的完整實體,許多分析家會對資產階級進行更細膩的劃分。這些劃分有:
★上層資產階級(high bourgeoisie):由最富有的人所組成,包括了企業家、貿易家等等。
★中層資產階級(middle bourgeoisie):那些擁有固定繼承財產或收入的人,他們比起上層資產階級較不富有。
★小資產階級或小布爾喬亞、小資階級(petite bourgeoisie。):以小筆資金獨立創業的人,他們可能雇傭少許的員工。
對某些人來說,小資產階級還包括了馬克思主義中的無產階級,而“無產階級”這個詞則是指那些剩下來最下層階級的人(貧窮的勞工)。這個定義完全忽視了擁有生產工具這項條件,而且並不是非常普遍的用法。
資產階級的價值觀
在***產主義社會的宣傳中,資本家被描繪為:
★奉從主義者(conformism)
★保守主義者
★庸俗主義者(philistinism)
★個人主義者
★對於個人財產過度關註
★對宗教的虛偽信仰
★資產民族主義者(Bourgeois nationalism)
而在真實的資本主義社會下,資本家主要信奉自由主義,所以上述宣傳與描繪是不全面的,因為也會有資本家信奉***產主義(比如所謂的紅色資本家)、納粹主義和極權主義。
資本主義國家的根本矛盾:生產社會性與生產資料私有制之間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