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聶榮瑧元帥的簡介

聶榮瑧元帥的簡介

聶榮臻(1899-1992)

中國軍事家,政治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壹,中華人民***和國元帥。1899年12月29日生於四川江津。1919年底赴法國勤工儉學, 1922年8月參加旅歐中國少年***產黨(後改稱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次年春轉入中國***產黨。1924年10月到蘇聯學習。1925年8月回國後,歷任黃埔軍校政治部秘書兼政治教官,中***廣東區委軍委成員、軍委特派員,中***湖北省委軍委書記。後在中***中央軍事委員會參與向北伐軍派遣中***黨員等工作。

1927年7月中旬任中***前敵軍委書記,參加南昌起義後任起義軍第十壹軍黨代表。同年12月,參與領導廣州起義。1928年任中***廣東省委軍委書記, 1930年初任中***順直省委組織部部長,同年5月後在中***中央特科和中央軍委工作,先後在香港、天津、上海等地堅持秘密鬥爭。1931年12月進入中央蘇區,先後任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副主任、第壹軍團政治委員,曾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和國中央執行委員。同年4月,作為紅軍東路軍政治委員參與指揮漳州戰役。 1932年冬以後,與軍團長林彪率部參加了第四、第五次反“圍剿”。1935年,在遵義會議上支持毛澤東的主張。過金沙江後,任中央紅軍先遣隊政治委員。曾率部參加直羅鎮和東征、西征戰役。1936年11月,參與指揮山城堡戰役。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第115師副師長、政治委員,參與指揮平型關戰鬥,取得全國抗戰開始後的第壹個大勝利。1937年11月,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在晉察冀3省邊界地區創建了敵後第壹個抗日根據地。1939年冬指揮雁宿崖、黃土嶺戰鬥,擊斃被日軍稱為名將之花的阿部規秀中將旅團長。 1940年8月,在百團大戰中,組織指揮部隊在正太、津浦、平漢、北寧等鐵路線進行破擊戰。1943年秋回延安參加整風運動。1945年部署晉察冀軍區部隊對日反攻作戰。

解放戰爭時期,任華北軍區司令員、中***中央華北局第二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委員會副總參謀長、平津衛戍區司令、北平(今北京)市市長等職。先後參與指揮正太、清風店、石家莊、平津等戰役。

1950年初任人民解放軍代總參謀長,協助中央軍委領導人部署人民解放軍繼續解放西南地區和東南沿海島嶼,肅清國民黨殘余武裝和土匪。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參與組織中國人民誌願軍出國的部署、訓練、運輸、供應、輪換等工作。曾參與組建各軍兵種領導機構和壹批軍事院校,並組織制定軍事條令、條例等。1954年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和國元帥軍銜和壹級八壹勛章、壹級獨立自由勛章、壹級解放勛章。1956年11月任國務院副總理。1958年兼任國務院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1959年兼任國防部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領導科技攻關,組織全國大協作,僅用5年時間就研制成功多種導彈和原子彈,不久又研制成功氫彈。

文化大革命期間,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進行了鬥爭。1983~1988年任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88年7月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壹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1992年5月14日22時43分因心力衰竭,搶救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著有《聶榮臻回憶錄》。是第壹、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第四、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第七~十二屆中央委員,第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九、十屆中央委員,第十壹、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搶占九峰山

長征,是人類史上的偉大創舉。但當時它卻是紅軍在毫無辦法的情況下,謀取生存的大規模戰略轉移。最初的目標是跨過湘江,與湘鄂西的二、六軍團會師,去開展新局面。行動倉促,也出於保密,為什麽轉移,向哪裏轉移,怎麽轉移,沒有向廣大指戰員進行動員。10月10日,中***中央和中革軍委從瑞金出發,率領紅軍及後方機關***8.6萬多人踏上了漫長的征途。

壹軍團10月17日以後陸續離開瑞金以西地區,跨過了於都河。出發前,軍委撥給兩個補訓團,軍團總兵力達1.98萬人。

夕陽西斜,聶榮臻緩步走出軍團指揮部。即便是在這樣壹個前所未有的行動面前,他也不慌不忙,來到於都河畔。部隊壹隊隊從橋上走過,攀上對面饅頭形的山包,多少人在頻頻回首。他走上橋。河水嘩嘩地從橋下淌過,蜿蜒遠去。他感到,於都河裏流淌著蘇區鄉親們的乳汁,撫育和壯大了紅軍。於都河,蘇區的河,連結著蘇區鄉親們的心,也連結著聶榮臻對蘇區人民的無限眷戀之情。他開始爬山,又不斷回首,終於到了山頂。再往前,還是蘇區的土地,但看不到瑞金了。他在山頂上佇立良久,懷著激動的心,眺望那熟悉的景物。於都河在如血的夕照中變成壹條金線,村莊披上灰色的霧靄。村頭,河邊,鄉親們目送著子弟兵遠去。

聶榮臻想起進蘇區時的情景。那心情與眼下的心情形成多麽強烈的對照!單騎,明月,靜謐的村莊,留在他的記憶裏。當時他是那樣興奮,急不可待,壹鼓作氣從閩西跑到瑞金。他想起率領著壹軍團忽東忽西忽南忽北,轉戰於縱橫數十個縣的廣大地區,多少次跨過於都河,兩年又10個月的峰嶸歲月,這壹切都將變成往事了。很快這裏將變成另壹個世界,這裏的群眾將會遭到什麽劫難,他感到憂慮和痛心!

他策馬向前。嗒嗒的馬蹄聲,把落日的殘照,群山環抱的小平原,還有小平原對面壹座山頭上的古塔全都留在背後了。

雖然大家心情沈重,但紅軍的行軍隊伍是整齊的,壹個個全背著江西的鬥笠。可如果搞壹個高空投影,那就不難發現,總體隊形是多麽笨重。它仿佛是壹乘“轎子”,紅壹軍團從左翼伸出,後面跟著紅九軍團,紅三軍團從右翼伸出,後面跟著紅八軍團,4個軍團從四面護衛著中央和軍委縱隊。紅五軍團作全軍的後衛。中央縱隊是整個隊伍的中樞神經,顯得那樣累贅,連印紙幣的笨重機器都帶上了,行動難免過於遲緩。林、聶曾議論過,這樣笨重的行軍縱隊,於軍事行動十分不利,為此感到憂慮。

10月21日,林、聶派壹師襲占新田,二師六團襲占金雞,又於次日占領版石圩,突破了敵人的堡壘線,粵軍壹師退守安西,紅壹軍團乘勝追擊,與在右翼行動的三軍團同時追至安西城下,順利地從南康、大庚嶺邊緣地區突破了第壹道封鎖線。這壹道封鎖線的勝利突破,與過去和粵軍簽訂的秘密協議有關。粵軍將領陳濟棠執行了秘密協議①[《周恩來年譜》,中央文獻出版社、人民出版社聯合出版,1989年3月第1版,第265頁。],沒有作認真的堵截。

紅軍突過第壹道封鎖線,便是陌生的“白”區了。

國民黨軍在湖南桂東、汝城至廣東城口設了第二道封鎖線。林、聶命令二師六團以長途奔襲,壹舉奪得廣東省仁化縣城口。在右翼行動的三軍團則包圍監視了汝城。這樣,紅軍便在城口到汝城之間突破了第二道封鎖線。

突破第三道封鎖線就不那麽容易了。

這時,蔣介石已窺知紅軍的去向,命令在江西、福建的嫡系部隊尾追,命令粵軍、湘軍從南北兩翼向紅軍壓迫。

紅壹軍團是先頭部隊。在執行任務中,聶榮臻堅決執行命令,率部占領制高點九峰山。

紅壹軍團受領的任務是,派出壹支部隊控制粵漢鐵路東10多公裏的制高點九峰山,防備粵軍占領樂昌後向紅軍發動襲擊,以掩護中央縱隊在九峰山至五指峰之間通過。林彪則不想占領九峰山,企圖壹下子沖過樂昌。理由是,敵人還沒有到達樂昌。如樂昌得手,自然可以防止粵敵從那裏對中央縱隊進攻。對於林彪只顧本部隊不顧中央和其他部隊安全的僥幸心理,聶榮臻堅決反對。他對林彪說:“那可不行!我也估計敵人可能還沒有到達樂昌。可是我們離樂昌還有段路程。我們的兩只腳怎麽能和敵人的車輪比呢?就算敵人現在還沒有到樂昌,也有可能和敵人在樂昌碰上了,因為敵人是乘車。同時,我們也不能只管自己跑過樂昌就算完。如果我們不占領九峰山,敵人把後面的部隊截斷了怎麽辦?”聶榮臻堅持按中革軍委的命令行事。

壹軍團參謀長左權建議派二師師長陳光帶壹個連到樂昌去偵察壹下。聶榮臻說:“偵察也可以,不偵察也可以,妳去偵察時,敵人可能還沒有到,等妳偵察回來,敵人可能就到了。擔任如此重大的掩護任務,我們可不能幹這些沒有把握的事。我同意派人去偵察,但部隊繼續前進,壹定遵照軍委的命令行事,壹定要派部隊控制九峰山。”部隊按既定路線前進了。聶榮臻忠實地履行了壹個政治委員的職責。

二師師長偵察回來報告:樂昌大道上已經看到了敵人。

11月6日下午3時,軍團部到了麻坑圩,林彪利用敵人的電話線親自偵察敵情,在電話上他假裝敵人的口氣,和樂昌附近的賴田民團團長通了壹次話。敵人的民團團長當然想不到和他通話的是紅軍,還問林彪紅軍到了何處,說前天粵軍鄧龍光部3個團到了樂昌,1個閉今天開往九峰山去了。林彪放下電話,趕緊命令二師四團,不惜壹切代價搶占九峰山。四團深夜奔襲,壹鼓作氣搶占九峰山,時天降暴雨,道路泥濘,行動困難。他們在九峰山激戰壹天,完成了掩護中央縱隊和紅九軍團的任務。

除了派四團占領九峰山,林、聶還派出得力部隊攻擊九峰山西側的茶嶺,監視九峰圩的敵人,保證了左翼的安全。

山路崎嶇,大雨滂沱,饑餓寒冷,軍情緊迫,整個行軍十分艱苦。

聶榮臻有馬,但像許多部隊領導人壹樣,把馬讓給病員騎,他經常徒步行軍。

部隊在山路上擁擠不堪,速度緩慢,而國民黨的尾追部隊迫近,湘軍和粵軍從南北夾擊過來。

紅壹師完成了搶占白石渡的任務。

在右翼行動的紅三軍團先後占領湖南省郴州的宜章、良田。

11月14日,主力紅軍在宜章、良田之間通過了第三道封鎖線,轉入廣西,向湘江挺進。壹軍團因執行掩護任務,成了後衛,於15日通過了第三道封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