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人類學 (Symbolic anthropology),有時或稱象征與闡釋人類學〈symbolic and interpretive anthropology), 是文化人類學主要學派之壹,主要人物有克利弗德·紀爾茲(Clifford Geertz)、維克多.透納〈Victor Turner〉與大衛.許柰德(David M. Schneider)等。象征人類學興起於1960年代,其視文化為壹套由象征與意義構成的象征體系,因此人類學家必須視異文化為文字,借由田野調查等長時間的研究方式,解讀並細膩地詮釋當地文化。雖然象征人類學家對文化的概念主張各有不同,壹般而言其主張觀點與結構主義人類學相似,與文化唯物論的看法相對,同時也反對結構功能論等人類學家對於親屬等結構性研究的觀點與主張。在後馬克思主義與女性主義中,象征人類學的文化概念往往成為其質疑與批判的物件。
文化理論
如同其他人類學派,象征人類學的理論基礎建立在其文化理論的討論之上。雖然象征人類學強調象征在文化裏的角色,以及個人與文化之間的相互關系,然而由於對文化與個人的角色解釋不同,其文化理論可大略分成“紀爾茲”與“透納”兩種理論取向。
格爾茨的解釋人類學
格爾茨是整個象征人類學研究行列中最為重要的人物。他的論文集《文化的解釋》和《地方性知識》在世界文化理論界有著重大的影響。他的理論影響遠遠超過人類學的範圍,廣泛運用於人文社會學科及其跨學科領域。他認為人是懸掛在自己編織的意義之網上的動物,對文化的分析不是探索規律的實驗科學,而是探索意義的闡釋性科學。格爾茨理論體系的壹個關鍵詞是“理解”,而且是在解釋之上的“理解”,而這也通常被稱為解釋人類學的根本。格爾茨認為,文化不是封閉於人們頭腦之內的某種東西,而是存在於公***符號之中,通過這些符號,社會成員彼此交流世界觀、價值取向、文化精神以及其它概念,並傳承給下壹代。因此,人類學者的工作不在於運用科學的概念套出文化的整體觀,也不在於像結構主義那樣試圖從多樣的文化中推知出人類***同的認知語法,而在於通過理解土著的觀點來解釋象征體系對人的觀念和社會生活的界說,從而形成對獨特的地方性知識世界觀、人觀和社會背景的理解。
解釋人類學的理論淵源有三個方面,即韋伯的社會行為理論,帕森斯的社會、文化與人格的結構功能主義,哲學家賴爾的“心的概念”。
什麽是生態人類學,人類學分支學科生態人類學是致力於人與環境之間復雜關系的研究。人類的生存壹直同鄰近的土地、氣候、植物以及動物種群發生著密切的關系,並對其產生影響,環境因素亦反過來作用於人類。生態人類學試圖探討人類群體如何適應塑造其生存環境並伴隨此過程形成相應的風俗習慣以及社會、經濟、政治生活。簡言之,生態人類學希望對人類社會文化作為適應環境的產物做出唯物的說明。
什麽是“人類學者”?“人類學者”和“人類學家”都是指從事有關於人類學的工作和研究的人。
人類學(Anthropology;我最喜歡的學科之壹)是壹門重要的人文學科,可分為兩大分支,即體質人類學(Physical Anthropology)和文化人類學(Cultural Anthropology)。
體質人類學主要是研究人類的體質機能、進化及變遷;
而文化人類學則是側重於各個種族及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等等。
總之,諸如歷史、地理等各個人文學科都是環環相扣的,如果想有更深入的了解的話,我還是建議您去買些相關的書籍來參考和學習吧,這是最好的途徑。
什麽是“舞蹈人類學”舞蹈人類學是人類學中的壹個分支,它研究人類各民族所創造的舞蹈。從而更好地理解社會結構和深層文化。
舞蹈人類學真正成為人類學的壹個分支學科形成於20世紀60年代,1960年,美國人類學家Gertrude Kurath在《當代人類學》雜誌上發表了“舞蹈民族學概論”的文章,總體上來思考舞蹈人類學的理論和方法論問題,而不是具體地描述某壹種舞蹈內容、形式和結構。
人類學(Anthropology)是從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對人類進行全面研究的學科群。
從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對人類進行全面研究的學科群,最早見於古希臘哲學家亞裏士多德對具有高尚道德品質及行為的人的描述中。在19世紀以前,人類學這個詞的用法相當於今天所說的體質人類學,尤其是指對人體解剖學和生理學的研究。
四大人種:亞洲人種(黃種人)、高加索人種(白種人)、非洲人種(黑種人)、大洋洲人種(棕種人)。
什麽是影像人類學影視人類學的定義:"影視人類學是以影像與影視手段表現人類學原理,記錄、展示和詮釋壹個族群的文化或嘗試建立比較文化的學問。"(莊孔韶《文化與性靈》,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13頁)
影視人類學的載體:照片、電影膠片、錄影磁帶、數字照相(錄影)機-電腦構成的多媒體表現系統。
影視人類學的作品壹般稱為人類學片。人類學片的定義:"人類學片是在人類學理論指導下,綜合運用人類學研究的科學方法和影視學的表現手段,對人類文化進行觀察和研究,所取得成果的形象化表述。
什麽是宗教人類學
宗教人類學是將壹直存在於人類歷史中的宗教作為壹種客觀事實加以研究和探討。宗教人類學深入到歷史的長河中努力發掘各種“新”出現的宗教事物並加以比較和解釋,它不是研究神的旨意,而是研究宗教信仰與儀式是如何產生的,人在宗教生活中對世界、對自身(包括個人和群體)是如何理解的,如何付諸個人行為,又如何在理解和行動中形成了社會運動,以及如何實現個人和群體的“根本轉變”。
什麽是影視人類學文字文字是由壹系列的書面符號組成。文字與影像作品的區別在於文字通過概念等抽象性描述和概括來陳述,而影像則是對現場直接形象的表現。文字等書寫符號的發明和使用要遠遠早於影像技術。照相機出現以及19世紀末活動影像——電影制作的發明之後,人類學除了采用文字與書寫符號撰寫民族誌和論文,也開始采用影像和影視的表達形式。影視人類學(Visual Anthropology)是以影像和影視手段表現人類學原理,記錄、展示和詮釋壹個族群的文化或嘗試建立跨文化比較的學問。在人類學的教學與研究中,照片的拍攝、分析和民族誌電影或錄影以及多媒體的制作和使用最為常見。 然而,以文字作品為主流的人類學學術界,影視作品壹直處於輔助性的邊緣位置,這顯然和重文字輕影象的人類學傳統相關。然而,人類學家發現,有別於文字撰寫,影視方法通過鏡頭所建構的影象可以尋求對文化的另壹種理解形式。而且,影視表現可以方便地實現人類學者—讀者(觀眾)—當地人三者之間的直接交流,特別是把人類學思想反饋給那些異文化或沒有書寫符號的當地人。 文字與影視這兩種型別的民族誌具有相通性。即人類學影視作品和文字民族誌壹樣,它們都是對某種真實狀態的陳述。影像不必模仿文字,文字書寫也不可以直接套用到影視表達上。由於文字撰寫和影視表現二者重要的不可替代性,亦決定了它們之間的互補性。本版文章介紹影視人類學的來龍去脈、理論與方法以及今日多樣性的發展,以饗讀者。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人類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