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炳原名華彥鈞,父親是無錫洞虛宮雷尊殿(祭祀雷公雷母)主持華清和,按照道規,道士不能娶妻,很明顯,華清和違反道規,和無錫壹個秦家的寡婦結婚,生下華彥鈞,生下不久就送到鄉下,母親在他壹歲時病逝,直到6歲,他才回到父親身邊,為掩人目,華清和對外人說,這是他從老家領養的小道士,華彥鈞也稱呼父親為"師父"
華清和精通樂器,卻不願兒子走自己的老路,他希望兒子出人頭地,在他身上傾註了很多心血,從小就教他讀書寫字,但自小耳濡目染的阿炳12歲就能演奏很多樂器,16歲就參加齋事,18歲就成為無錫道教的演奏能手,無奈之下,華清和只好教他樂器。
據史料記載,1925年到1928年, 也就是華彥鈞33歲到36歲之間,他的父親去世了,阿炳成了雷尊殿的當家人,有了錢,母親早逝、父親不敢認的阿炳自此失去了約束,很快走上歪路,染上了吸毒和嫖娼的惡習,據華彥鈞的朋友闞獻之的後人說,華彥鈞交友不慎,染上梅毒,再加上吸食毒品,最終成為壹個盲人,他的眼睛並不是日本憲兵迫害致殘的。
自從染上吸毒嫖娟的惡習,花錢如流水,敗光了香火旺盛的雷尊殿,弄得"赤腳地痞光",再加上雙目失明,為生活所迫,華彥鈞最終走上街頭,賣藝維生,正所謂"好端端的當家道士不做,自甘墮落,偏要做討飯叫花子似的流浪藝人"。
從此世間再無華彥鈞,而多了壹個名叫"瞎子阿炳"的流浪藝人。
36歲時,經人介紹,阿炳和壹個寡婦董翠娣走到壹起了,壹天下午,董翠娣攙扶阿炳到崇安寺三萬昌茶館門前演唱,阿炳的日子過的很艱辛,雖然二胡拉的好,但是很多人聽了不給錢,他每天也掙不到幾個錢,壹條街上的鄰居們經常幫扶他,給他壹些剩鍋巴聊以充饑。
每天晚上,阿炳的二胡聲成了鄰居們的晚安曲,有人說,阿炳嫉惡如仇,經常用說唱的方式抨擊時事,深受市民喜愛,還有人說阿炳和日本憲兵"關系不錯",日本占領無錫期間,阿炳每天晚上10點回家,而城門7點就關閉了,出入城必須有日本憲兵的特別通行證,但是,只要聽到阿炳的琴聲,守城的日本兵就會開壹條[ ]縫讓阿炳進去,有時候,阿炳會給日本兵演奏壹段作為答謝,並隨口說"謝謝東洋先生",這是已故作家陸文夫的觀點。作為多年研究阿炳的專家,陸文夫認為《二泉映月》並非阿炳創作的,而是源自風月場裏妓女和嫖客調情時,唱的淫曲《知心客》,舊社會,他靠壹把二胡還能過下去,解放後,煙癮發作,難以斷絕,只能自行了斷,這樣的說法目前無法證實。
讓人百聽不厭的《二泉映月》當時還沒有名字,1949年1月,到南京工作的黎松濤在二胡大師儲師竹家中上課,他無意中拉起了阿炳的旋律,儲教授連連贊嘆,黎松濤後來成了二胡專家,在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音樂,1950年, 他和中央音樂學院的楊萌瀏教授等人到無錫為瞎子阿炳錄音,阿炳十分激動"我已經三年沒有演奏了,樂器也沒了,讓我練幾天再演奏吧!",借用黎松濤等人的胡琴,阿炳演奏了那首熟悉的旋律,楊蔭瀏興奮的問,這首曲子什麽名字,阿炳說"是我瞎拉的,沒有名字。"於是楊蔭瀏就現場取名《二泉印月》,後來改為《二泉映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