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距離適應人的眼睛能夠識別壹定區域內的形體與色彩.這主要是基於視覺生理機制具有調整遠近距離的適應功能。眼睛構造中的水晶體相當於照相機中的透鏡,可以起到調節焦距的作用。由於水晶體能夠自動改變厚度,才能使映像準確地投射到視網膜上。這樣,人可以藉水晶體形狀的改變來調節焦距,從而可以觀察遠處和近處的物體。
2.明暗適應這是日常生活中常有的視覺狀態。例如,從黑暗的屋子突然來到陽光下時,人的眼前會充滿白花花的感覺,稍後才能適應周圍的景物,這壹由暗到明的視覺過程稱為“明適應”。如果暗房亮著的燈光突然熄滅,眼前會呈現黑黝黝的壹片,過壹段時間視覺才能夠調整到對這種暗環境的適應上,並隨之逐漸看清室內物體和輪廓,這是視覺的“暗適應”。視覺的明暗適應能力
在時間上是有較大差別的。通常,暗適應的過程約為5~10min,而明適應僅需0.2s。人眼這種獨特的視覺功能,主要通過類似於照相機光圈的器官壹虹膜對瞳孔大小的控制來調節進入眼球的光量,以適應外部明暗的變化。光線弱時,瞳孔擴大;而光線強時,瞳孔則縮小。因而在任何光亮度下,人們都能較容易地分形辨色。
3.顏色適應這裏有個有趣的故事。法國國旗為紅白藍三色,當時在設計時,該旗幟的最初色彩搭配方案,為完全符合物理真實的三條等距色帶,可是這種色彩構成的效果,總使人感到三色間的比例不夠統壹,即白色顯寬,紅色居中,藍色顯窄。後來在有關色彩專家的建議下。把壹者面積比例調整為紅:自:藍=33:30:37的搭配關系。至此,國旗顯示出符合視覺生理等距離感的特殊色彩效果並給人以莊重神聖的感受、這說明光的顏色會使人的眼睛產生形狀大小的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