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歌曲的旋律是同村姓常的壹個青年農民整理過的,歌詞也是他寫的。這位農民歌手原住綏德,後來移民到延安,1942年作成此歌。最初用信天遊的曲調演唱,歌詞也只有幾段,旋即廣泛流行。在流傳過程中,經過人們不斷加工潤色,逐漸豐富完美,歌詞長達三十余段,此處錄出七段。實際上,人們在傳唱時也只唱其中的幾段。後來專業歌手在將其搬上舞臺或在電臺錄音時,也只演唱三四段,個別時演唱這七段。
《三十裏鋪》旋律很舒展、開闊、但曲調構成卻十分簡單,第壹句、第二句完全壹樣,第三句的後半句又與前兩句後半句壹樣(即三句的落音都是“2”),只有第四句才歸回到徵調式上去。音調開闊舒展,速度悠緩,節奏有切分特點,抒情性較強,並運用了調性的變化,集中抒發了年輕戀人離別之情。由於民歌反映的故事真實,旋律優美動聽,感情真摯深切,博得了人們的喜愛,爭相傳唱。五十年代,王方亮將它改編為民歌無伴奏合唱,並親自指揮陜北民歌合唱團公演,使這首歌得到了豐富、提高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