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第壹版相當成功,因此他們決定出版壹部更大的第二版。斯梅利拒絕繼續編輯,因此麥克法卡爾本人任編輯。第二版***10卷,8595頁,從1777年至1784年出版。
不過1788年至1797年出版的第三版真正達到了百科全書的標準。這壹版開始的編輯是麥克法卡爾,麥克法卡爾死後由喬治·格雷戈擔任編輯。它***18卷,加上兩個補充卷,16,000多頁。這壹版中也包括格雷戈聘請的專家和學者特別為《大英百科全書》撰寫的文章。這壹版奠定了《大英百科全書》後來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工具書之壹的基礎。
至第10版為止《大英百科全書》的重要文章往往比現代的百科全書長得多,也學術得多。19世紀裏《大英百科全書》的文章往往包含著作者最新的成就。
壹般認為法國的《百科全書,科學、藝術和工藝詳解詞典》壹般被看作是《大英百科全書》的榜樣。不過《大英百科全書》要保守得多。後來的版本往往奉獻給正在統治的國王或女王。
從第四版到第六版中有許多知名的蘇格蘭和英格蘭學者寫的文章:威廉·黑茲利特、約翰·斯圖爾特·密爾、托馬斯·羅伯特·馬爾薩斯、大衛·李嘉圖、沃爾特·司各特等。托馬斯·楊在他關於埃及的文章中附加了他翻譯的羅塞塔石碑上的埃及象形文。
1820年代末愛丁堡的布萊克兄弟的出版社收購了《大英百科全書》的權利,他們出版了第七和第八版。第九版也被稱為學者版,它是從1875年至1889年出版的,其中包括了眾多著名作者寫的、非常深奧的學術文章。有人稱它為英語百科全書歷史上的頂峰。當時有英國人認為該書的權威性“僅次於上帝”。
1895年布萊克出版社移到倫敦,1901年《大英百科全書》被賣給了《泰晤士報》的報社。第十版***11卷,還包括地圖和目錄卷,實際上是第九版的壹個補充版。從1897
[《中國大百科全書》]
《中國大百科全書》
年至1922年美國人胡帕(Horace Everett Hooper)任主編。從1909年的第11版開始劍橋大學幫助編輯出版。
從1910年至1911年出版的第11版基本上被重寫,它被看作是《大英百科全書》的經典版,同時它也反映了其新出版商的新的目標。為了吸收讀者和促進銷售量這壹版的文章即保存了其學術嚴謹,也提高了其可閱讀性,它的文章不像過去那麽長,但是依然非常徹底。這個版本現在已經被納入公有領域。這個版本也是第壹個所有卷同時出版的版本,而不是壹卷繼壹卷出版的。其所有內容可以在這裏觀賞。
此後《大英百科全書》的出版權和商標被賣給了喜爾斯百貨商店並移到了美國伊利諾斯州芝加哥。第12和13版均以三卷補充卷的形式出版,它們必須與第11版壹起使用。1929年出版的第14版又壹次顯示了《大英百科全書》的變化。它的卷數減少,文章更短了,來讓更多用戶得以使用它作為工具書。但也有人批評它刪除了其中不利於天主教教會的內容[1]。
1941年喜爾斯百貨商店將其權利贈送給了芝加哥大學。威廉·班頓從1943年開始任主編,壹直到他1973年逝世,此後他妻子到1974年逝世任主編。
1996年1月瑞士億萬富翁雅各布·薩弗瑞買下了《大英百科全書》的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