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陂位於莆田市郊南門外約4公裏的木蘭山下,這是北宋期間修建的壹座引、蓄、灌、排、擋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九百多年前,壹條匯三百六十澗水的大溪,因受海潮的影響,時常泛濫,給兩岸人民帶來極大的災難。宋冶平元年(1064年),長樂女子錢四娘攜金來莆,在樟林村旁的將軍巖前壘石築坡。但陂首工程剛建成就被洪水沖垮,四娘投水以身殉陂。不久,她的同鄉林從世,又捐資十萬,改在下遊的溫泉口築陂,也因陂址選擇不當而告失敗。
熙寧八年(1075年),侯官人李宏應詔而來,在僧人馮智日協助下,總結前人失敗的教訓,選擇在溪水廣闊平緩、溪床巖石亙連的木蘭山下建陂經過八年奮戰,大陂終於建成。因陂在木蘭山下,因而得名。這條大溪也因之名為木蘭溪。木蘭陂擁有陂首樞紐工程、渠系工程和堤防工程三部分,布局合理,設計完善,施工精密。陂首為堰閘式滾水壩,用巨塊花崗石縱橫鉤鎖叠築。全長219.13米,陂墩33座,各高7.5米,置有32孔閘門。
陂的南北兩端,建有總長500多米長的護陂堤。陂的幹渠120余公裏,沿線建陡門、涵洞等三百多處,分灌南北洋平原。為紀念建陂的先賢,木蘭溪的南岸修建了錢四娘、林從世、李宏、馮智日的協應廟,現已辟為木蘭陂紀念館。廟內保存自明代以來名人撰寫的歷次修陂碑石。1962年冬,郭沫若參觀木蘭陂後,欣然命筆寫下《詠木蘭陂》詩六首,詩碑已豎在廟內。木蘭陂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