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明朝宦官機構非常龐大,重要的有十二監、四司、八局,合稱“二十四衙門”。明朝廢了宰相,形成了部分的權力真空,這為明代宦官專權提供了空間,使得宦官得以以皇帝家奴的身份竊取了部分皇權。
宦官專政是中國封建社會最黑暗的政治之壹。宦官生理畸形,總要最大限度地攫取權力和財富,以取得心理平衡;宦官社會地位低下,宦官制度等級森嚴,在充滿利害傾軋的環境中,宦官要卑屈以固寵,壹旦得勢,則以殘害臣民作為補償。
宦官缺乏儒學的熏陶,只知仗勢求個人眼前之利,不顧國家長治久安;他們是皇帝的奴才,不受監察,他們擅權往往比官僚擅權為禍更烈。
擴展資料:
1381年,朱元璋罷中書省,廢丞相,親理政務,但是力不從心,故設立四輔官來輔佐政事,但這項制度效能不彰,1382年七月被廢。
十壹月,仿宋制,置華蓋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諸大學士,又設文華殿大學士,以輔導太子,品秩皆為正五品。朱棣登基後,特派解縉、胡廣、楊榮等入午門值文淵閣,參與機務,由此成立內閣。
明朝主要的情報機構包括錦衣衛、東廠和西廠,武宗時期還壹度設有內行廠。錦衣衛負責偵查國內外情報,直接對皇帝負責,擁有可以逮捕任何人,並進行秘密審訊的權利。東廠主要職責就是監視政府官員、社會名流、學者等各種政治力量,並有權將監視結果直接向皇帝匯報。
東廠可以直接逮捕、審訊。西廠設立於憲宗時期,首領為汪直。1482年後被廢。其後又被武宗短暫恢復。內廠設於武宗時期,任務是牽制錦衣衛、東廠和西廠的權力,防止它們三個機構相互勾結權力的擴展。首領為宦官劉謹,劉謹伏誅後,內廠與西廠同時被廢,僅留東廠。
百度百科-明朝
百度百科-中國古代宦官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