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甲申三百年祭主要內容

甲申三百年祭主要內容

“甲申年”說《甲申三百年祭》

謝保成主講的講座

謝保成 男,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郭沫若研究會副會長。主要從事中國史學史研究與郭沫若研究。主持編寫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課題《中國史學史》,並承擔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課題《郭沫若年譜長編》的編寫等任務。

郭沫若先生是我國傑出的馬克思主義史學家、詩人、戲劇家、翻譯家、古文字學家。1919年發表《女神》,成為白話詩創作的開拓者,上個世紀20年代末以唯物主義史觀為指導,運用甲骨文、青銅銘文,開創了馬克思主義史學研究的新天地。今年是“甲申年”,上壹個“甲申年”(1944年),郭沫若先生撰寫了壹篇史論《甲申三百年祭》,在當時中國政壇和文化思想界,激起壹場“軒然大波”。

壹、《甲申三百年祭》的主要內容:通過崇禎皇帝、李自成、李巖三個人物勾畫出當時的歷史事變。

1、“祭”明亡,始終以“流寇”與明室的對立為基點,歸納了明亡的主要教訓(崇禎很想有作為,但辦法始終是沿著錯誤的路徑在走;君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饑荒迫使民眾“相聚為盜”,饑荒和盜賊由政治促成;地方官昏庸,逼迫善良成“匪賊”,民眾苦兵,促成以“寇 ”來“剿兵”);

2、敘李自成領導農民軍從潛伏商洛山到攻陷北京、覆滅明室的過程,並用了近半的篇幅寫李巖其人、其事;

3、“祭”農民軍失敗,差不多以李巖、牛金星的對立為主線,總結了四條深刻教訓(過分陶醉過大的成功,近在關外的大敵全不在意,用人“有親有疏”,代表農民利益的運動遲早會變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