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出yanny的人很有可能對於時間的流逝更加敏感,說白了別人過了1秒鐘對於妳來說很可能過了比1秒鐘要少那麽壹點。
解釋這個可能得從狄拉克函數的放縮性質說起:δ(ax)=δ(x)/a。
這個性質的解釋了為什麽當我們快放音頻的時候聲音會變細變尖,因為頻率和振幅會同時變大,而現在的軟件有能力消除這個問題,其中最簡單粗暴的方法就是抽幀,也就是說壹部分信號我直接不要了,這樣的話音頻文件相當於總時間就變成T/a。
但是我們老師上課給我們演示的時候用的是當年文革時期保留下來的唱片機,放的是《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留聲機在加速讀取唱片的時候可不會抽幀,因此會對聲音信號的每個微小的單位沖激函數產生影響,進而出現放縮現象,即聲音會變細變尖。
而laurel這個詞的發音的頻率在變高的時候,就是會變成yanny。
因此,對於年輕人來說,時間流逝會感覺更快壹些,對於高頻信號更加敏感,因此聽出了yanny
而年紀大的老人對於時間的流逝不那麽敏感,高頻信號也聽不太清了,因此更容易聽出laurel。
我想他壹定聽出來的是laurel。
假如同時播放兩個音,A和B。
如果A或B的頻率在Critical Band裏,A和B會被人們認為是同壹個音。
如果A或B的頻率在Critical Band外,A和B會被人們認為是兩個不同的音。
所以,聽出Laurel還是Yanny,本質上是因為耳朵這個***鳴器把這個聲音做了處理,有的耳朵強調了高頻段的響度,削弱了低頻段的響度,就聽到了Yanny;反之,就聽到了Laurel。
那些同時能聽到Laurel和Yanny的人,有可能因為這兩個音中的壹個或兩個,它們當中有些簡單波的頻率在Critical Band之外。
總結壹下,我個人覺得,Laurel與Yanny之別,壹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們如何感知和處理聽到的語音:
1、我們傾向於把聽到的聲音歸入事先劃分好的不同類別中,劃分的標準是聽覺線索。
2、***振峰是重要的聽覺線索。
3、對聽覺線索的敏感程度,會受到耳朵的“聽覺過濾”效果影響,也會受到的Critical Band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