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8月,毛澤東和壹批留法勤工儉學的湖南籍青年到京,與蔡和森暫住到這院南房靠近大門的房間裏。不久由於來京的新民學會的會員居住分散,不便開展活動,在景山東街吉安所左巷8號租了三間房,會員們集居壹處。
該處為毛澤東青年時代在北京的第壹個居所,具有壹定的保護價值。1984年1月10日公布為東城區文物保護單位。
豆腐池胡同屬東城區安定門地區,在寶鈔胡同內,呈東西走向,自東向西溝通寶鈔胡同與舊鼓樓大街,全長470余米,南側與鐘樓灣胡同相通,北側與趙府街相通。
胡同原以趙府街為界分為兩段,明代,稱東段為“豆腐陳胡同”,因胡同內有壹陳姓豆腐作坊而得名;西段名稱不詳。清乾隆時,東段稱“豆腐池胡同”,或因“陳”、“池”音轉,或因豆腐房易主,不得而知;西段稱“清凈寺”,因胡同內有壹座清凈寺而得名。宣統時,胡同東段稱“豆腐池”,西段稱“娘娘廟”;光緒年間已將“清凈寺”改建為“宏恩觀”,俗稱“娘娘廟”,胡同因之而得名。1947年,胡同東段稱“豆腐池胡同”,西段稱“娘娘廟胡同”;1965年整頓地名時,將“娘娘廟胡同”並入“豆腐池胡同”;“文化大革命”中壹度改稱“朝紅胡同”,後復稱“豆腐池胡同”。
豆腐池胡同15號,舊時的門牌是豆腐池9號,在胡同中段北側,是壹座坐北朝南的二進四合院,占地面積為455平方米,有房屋16間半,包括街門壹間,建築面積237平方米。具體格局是:街門為如意門,建在“巽”位;外院有南房三間、北房三間、西廂房三間、東廂房兩間;裏院有北房四間,灰頂平臺房半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