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奈斯比特早年曾涉足政壇,1963年被肯尼迪總統任命為教育部助理部長,後被聘為約翰遜總統的特別助理,政績平平。離開白宮後,奈斯比特供職於有“藍色巨人”之稱的IBM,1967年忽發奇想“下海”創業,其時39歲。
在自己創辦的都市研究公司裏,奈斯比特使用自創的“內容分析”方法研究美國社會。所謂“內容分析”方法,事實上就是廣泛收集各地報紙,每天對這些報紙的內容進行分類編排,建立索引和分析比較。奈斯比特始終認為重大的社會變化都是從地方開始,自下而上的,因而通過對城市、鄉村變化的研究和分析,能夠判斷出將來的壹些發展趨勢。都市研究公司定期作出研究報告,並兜售給壹些大公司和圖書館。當年在全球暢銷1400萬冊的《大趨勢》壹書的藍本正是這些定期作出的研究報告。
奈斯比特著述甚豐,《大趨勢》取得成功之後的近20年裏,幾乎平均每年均有新作問世,其中不少系與他人合著。其著作包括《2000大趨勢》、《全球吊詭》等。
由約翰·奈斯比特和他的女兒娜娜·奈斯比特以及道格拉斯·菲力普合著的《高科技·高思維》中,主要講述了兩部分內容。第壹部分講述的是消費科技及其對我們的影響,重點是媒體的暴力化傾向帶來的嚴重社會問題。第二部分關註的是當前正在發展中的基因技術。作者認為基因技術是真正革命的技術,它給人類帶來的才是具革命性意義的轉變。與十幾年前“揮斥方遒”的“書生意氣”比起來,奈氏似乎少了些銳氣,多了幾分沈穩,不在動輒預言人類未來的大趨勢。
事實上,與國內同類圖書比較起來,奈斯比特的這本新書所考察的並不是壹個新主題,也並沒有提出更新的觀點。只不過由於生活在美國社會,因此在書中對美國文化的批判性考察和許多美國人沈迷於科技享樂現象的描述更貼近、更具說服力。不過,由於中譯本的譯名是壹個極易引人誤解的糟糕的翻譯,以及中美生活水平、價值觀念的差異,中國讀者要想真正讀懂奈氏的這本大作,並非易事。
奈斯比特始終對亞洲的前景保持著樂觀的態度,在前幾年與他人合著的《亞洲大趨勢》裏,他預言亞洲將會成為世界經濟的中心。也許是因為此,亞洲對奈斯比特有著特別的好感,其新著的中譯本在東南亞壹經推出,即登上暢銷書排行榜。在《高科技·高思維》壹書的中譯本序言中,奈氏對古老的華夏文明也寄予厚望,希望它能“有助於我們在高科技時代尋求人性的意義”。
作者相信“中國模式”將影響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