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植物生態學家
1.張新時
?2.侯學煜
?3.彭少麟
?4.蔣高明
?5.陽含熙
?6.曲仲湘
?7.李渤生
?8.仲崇信
?9.李繼侗
?10.姜漢僑
?其實,中國稱的上植物生態學家的學者不止以上幾位,比如朱彥承先生,吳征鎰先生等.
?老先生們的著作拿在手裏,有壹種厚實感,今天這樣的環境下,雖然硬件條件比過去好多了,但要成長成植物生態學家,比過去不見得容易.
成書於戰國時期的《管子·地員》,在我國和世界上最早論述了植物生態學知識.
植物生態學是研究植物與環境相互關系的科學.我們祖先在長期的農業生產活動中,很早就積累了豐富的植物生態學知識.《管子·地員》記述了在土質優劣、地勢高低和水泉深淺不同的土地上,所宜生長的各種不同植物,並得出“草木之道,各有谷造,或高或下,各有草物”的重要結論.其意是:植物的生長同土壤的性質有關,不同質地的土壤所宜生長的植物不同;同時,植物的分布與地勢的高下有關.
書中還以壹個山地為例,依高度不同,將山地分為五個部分,並列出每部分所宜生長的植物名稱.這是由於山地高度不同,溫度各異而造成的植物垂直分布的現象.該書所談的這些情況,與現在華北地區的山地相符.書中又以壹個小地區內植物的垂直分布為例,指出“凡彼草物,有十二衰,各有所歸”,並列舉了十二衰(十二種植物)的名稱.這種情況與實際也是相符的.這是小地區內地勢高低不同,水分分布各異的環境所造成的.
《管子·地員》認為土壤有18種,其中有三種土壤最優良,合稱為“三土”.書中詳細說明了三土的性狀及適宜種植的谷類品種.這些論述的科學性,與近代植物生態學初期的水平相比,毫不遜色.
在國外,直到公元19世紀中期,壹些生物學家才在探險考察過程中,獲得有關植物生態學的豐富資料.德國人洪堡德於1807年發表了《植物地理知識》壹書,奠定了植物生態學的基礎.但是,從時間上來說,他們對植物生態學的認識,比《管子·地員》要晚20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