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交近攻典故的來歷如下:
遠交近攻這個成語出自《戰國策》中的秦策,範雎建議秦始皇說:“大王不如選擇對遠方的國家進行結盟,對近國進行攻打。得到壹寸土地是大王的土地,得到壹尺土地還是大王的土地。”這句話是範雎說服秦始皇的壹句名句,也成為了壹個很好的計策。
春秋戰國末年,七雄開始了爭霸。秦國在經過商鞅變法之後,不論是經濟還是軍事實力都發展的特別快。於是,秦昭王就開始了他吞並六國的計劃,把六國都給吞並,自己獨霸中原。
公元前270年,秦昭王準備出兵攻打遠在天邊的齊國。範雎見此情景,就向秦昭王獻上了自己的計謀,就是“遠郊近鄰”的策略,勸說秦昭王不要輕易攻打齊國。範雎對秦昭王說:“齊國的實力很強大,而且離秦國又非常遠,攻打齊國的時候,我們的軍隊必定會經過韓、魏兩個國家。軍隊派少了的話,難以取得勝利。
但是軍隊多的話,就算打勝了秦軍也無法占有齊國的土地。不如先與齊國進行結盟,再攻打鄰國的韓、魏,然後逐步進行推進。”秦昭王聽了範雎的話覺得非常有道理,於是決定先攻打韓、魏,為了防止齊國與韓、魏進行結盟,秦昭王又派使者主動去跟齊國進行結盟。
以後的四十余年,秦昭王繼續堅持運用“遠交近攻”的策略,與遠方的齊、楚兩國進行結盟,首先攻下了韓、魏,然後又從兩翼進兵,攻破了趙國河燕國,統壹了北方,又攻破了楚國,平定了南方,最後才對齊國進行用兵,齊國也被收入囊中。就這樣,秦始皇征戰十年,終於實現了統壹六國的願望。
遠交近攻是誰提出來的?
“遠交近攻”是兵法“三十六計”中的其中壹計。是秦國的宰相範雎向秦昭王提出的策略,建議秦國將地理位置離的最近的韓、魏兩國作為秦國的主要目標,同時應該與距離稍遠的齊等國保持良好的聯盟的關系,這樣就可以沒有其他的顧慮。這個策略使得秦國能夠兼並六國,實現了秦國的大統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