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民居有以下5種:
1.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又稱四合房,是壹種中國傳統合院式建築,其格局為壹個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東西廂房和倒座房組成,從四面將庭院合圍在中間,故名四合院。
2.鑊耳屋
鑊耳屋是嶺南地區傳統民居的代表,多都用青磚、石柱、石板砌成,外墻壁均有花鳥、人物圖案。因其山墻狀似鑊耳,故稱”鑊耳屋”。粵北客家等地稱為“雲墻”或者是“茶壺環”。鑊,是古時的壹種大鍋,鑊耳屋,因此亦稱"鍋耳屋"。
3.窯洞
窯洞是中國西北黃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這壹“穴居式”民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窯洞廣泛分布於黃土高原的山西、陜西、河南、河北、內蒙古、甘肅以及寧夏等省。在中國陜甘寧地區,黃土層非常厚,有的厚達幾十公裏,中國人民創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鑿洞而居,創造了被稱為綠色建築的窯洞建築。
4.客家土樓
客家土樓也稱福建土樓,是客家民居(客家圍屋、客家排屋、客家土樓)三大類別之壹 ,其中以福建龍巖永定、漳州南靖的土樓最為有名,在中國傳統建築中,客家土樓獨具特色,有方形、圓形、八角形和橢圓形等形狀的土樓***8000余座,規模之大,造型之美,既科學實用,又有特色。中國客家民居建築“福建土樓”建築群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5.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壹種房子,適於牧業生產和遊牧生活。
蒙古包包內寬敞舒適,是用特制的木架做“哈那”(蒙古包的圍欄支撐),用兩至三層羊毛氈圍裹而成,之後用馬鬃或駝毛擰成的繩子捆綁而成,其頂部用“烏耐”作支架並蓋有“布樂斯”,以呈天幕狀。其圓形尖頂開有天窗“陶腦”,上面蓋著四方塊的羊毛氈 “烏日何”,可通風、采光,既便於搭建,又便於拆卸移動,適於輪牧走場居住。
擴展資料:
特點
人居與生態
雖然人類在改造大自然的口號下取得了極大的成績,但由此卻帶來了自然界的報復--資源枯竭、環境汙染和物種消亡等壹系列的問題迫使人類不得不進行深刻的反思。人類為了自己的明天必須與大自然重新建立關系,在人類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與自然和諧與***生。建設生態城市其中包括探索和營造結合自然和具有良好生態循環的人居環境就成為壹項迫切的任務。
***生原則是指不同種類有機體之間的合作***存和互利的關系,而再生原則是認為自然界中的物資資源是有限的,因此高級的自然生態系統必須表現出對物質資源的高效與循環利用。對於人居生態環境而言***生與再生原則,就要求我們特別註意和自然環境的結合和協作;善於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地利用壹切可以運用的因素和高效地利用自然資源;減少人工層次而註意人居的自然環境設計。
中華民族是壹個歷史悠久民族眾多和幅員廣大的國家,在幾千年的歷史文化進程中積累了豐富多彩的民居建築的經驗,在漫長的農業社會中,生產力的水平比較落後,人們為了獲得比較理想的棲息環境,以樸素的生態觀,順應自然和以最簡便的手法創造了宜人的居住環境。中國民居的結合自然、結合氣候、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就是運用自然材料,室內外空間的相互滲透,豐富的心理效應和超凡的審美意境……是我們今天的創造新的人居環境必須重新開發認識,繼承和借鑒的寶庫。
擴展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