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Kieslowski,Krzysztof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Kieslowski,Krzysztof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影片被認為“既有伯格曼影片的詩情,有又希區柯克的敘事技巧”,他是享有盛譽的歐洲電影大師。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1941年 6月27日出生於波蘭,1969年畢業於波蘭洛茲電影學院。早在就學期間,他就為電視臺拍過壹部名叫《照片》的短片。畢業後,他來到華沙,於1970年至1978年在華沙紀錄片廠任導演,先後拍攝了《工廠》、《小孩》、《初戀》、《生活故事》、《醫院》、《年齡不同的七女子》等13部影片。1975年,他執導了首部劇情片《人員》。此後,又拍了《疤》、《影迷》、《無止無休》等影片。87年他終於憑藉《殺人短片》蜚聲全球,它及次年拍攝的《愛情短片》蟬聯了兩屆歐洲電影獎最佳影片。當然,標誌著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導演藝術登上了壹個新的臺階的無疑

是1988年拍攝的那部探討當代人道德困惑而蜚聲國際影壇的宏篇巨制《十誡》系列了。在這部根據《聖經》中的古老意念重新加以詮釋和演繹的影片中,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用獨具的導演才華表達了他對當時政治、經濟急劇動蕩的波蘭乃至整個東歐社會的獨特思考。從這部影片開始,形成了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具有哲學意韻的導演風格,他個人也成了戰後波蘭“道德焦慮電影”的代表人物。此後,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前往歐洲(主要是法國)拍片。91年,他執導了影片《薇洛妮卡的雙重生活》。該片在國際影壇上又引起了強烈的反響,而這還得歸功於他極具精神哲理內涵的導演風格。

壹鼓作氣的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銳意進取,在1993年至1994年間與多年塔檔的好友編劇波耶謝維茲律師壹起完成了再次轟動國際影壇的《藍·白·紅》(《Blue》·《White》·《Red》)三部曲,影片立意源自法國國旗的三種顏色,它們分別是代表“自由、平等、博愛”,三部影片依次闡述了三個主題。在這三部曲中,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依然發揚著《十誡》以來的壹貫宗旨,用包蘊著宗教哲學的精神內涵的戲劇性故事情節表達了自己對當代人生存狀態的深刻理解。最終,《藍色》獲得了1993年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等三大獎,《白色》獲1994年柏林電影節最佳導演銀熊獎,《紅色》也入圍了94年的法國戛納電影節。可是在拍完了令人耗神的三部曲後,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有意打算修生養息壹段時間,按他自己的話來講,“只想靜靜地坐在自己的椅子上,抽自己想抽的煙”。不過,他的好友皮耶謝維茲卻透露,他倆將再度合作新的三部曲系列,用以紀念20世紀的結束,迎接新紀元的誕生,這無疑是令人振奮的。

導演影片:

《十誡》 1988 《Dekalog》

《藍色》 1993 《Blue》

《紅色》 1994 《Red》

《白色》 1994 《Wh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