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花葉斑病又稱角斑病、褐斑病,是杜鵑上常見病害。分布於遼東、河北、北京、南京、上海、杭州、四川、昆明、貴陽、長沙、福州和汕頭等地區。病害嚴重發生時,整株葉片變黃脫落,生長不良,影響開花與觀賞。
癥狀
主要發生在葉片上。發病初期葉片上出現紫紅色小斑點,沿葉脈擴展成不規則形的褐色斑。後期病斑為灰褐色,上有黑色粒狀物,斑與斑連片,最後枯黃脫落。
病原
Cercospora rhododendri G.屬半知菌亞門尾孢屬杜鵑尾孢菌真菌。分生孢子梗淺褐色,密集成束。分生孢子鞭狀,上端略尖,稍彎曲。該菌還侵染西洋鵑、春鵑、白杜鵑等(圖10-8)。
圖10-8 杜鵑花葉斑病
1.病葉 2.分生孢子
發病特點
以菌絲在病葉或植株殘體上越冬。翌年春季分生孢子形成並成為初侵染源。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從傷口侵入。壹般多雨、多霧發病重。如管理粗放、通風透光不良、生長勢弱、蟲害嚴重、傷口多,有利於病菌侵染,加重病情。不同種的杜鵑發病高峰期有差異。壹般5~11月為發病期,溫室栽培的杜鵑可周年發病。東杜鵑品種比西洋鵑品種抗病。
防治方法
(1)加強栽培管理。及時摘除病葉;合理施肥;及時防治蟲害;註意通風透光;及時排水。
(2)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噴施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或用6%樂比耕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10~15天噴施1次。防治應在開花前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