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試題——歷史(四川卷) 選擇題答案啊~~~~~~~~~~
答 案 1.D [解析] 本題以圖片切入考查中國古代的書法藝術。草書筆畫簡約,線條流暢,突出寫意性,易於書法家情緒的抒發,故本題選擇D項。A項是行書,B項是隸書,C項是篆書。 2.C [解析] 本題通過文字材料考查中國紡織業的發展。甲骨文中關於祭祀蠶神的內容說明在商朝時期已經出現養蠶繅絲的紡織業,故本題選擇C項。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素紗禪衣和《說文解字》中的記載不能確定商朝時期出現紡織業,故排除A、D兩項;黃道婆是元朝時期的人,故B項不合題意。 3.B [解析] 本題由圖表切入考查學生提取信息、分析理解問題的能力。從圖中數據可知1620—1850年城鎮人口增長兩倍多,而農村人口增長不到壹倍,可見城市經濟規模擴大明顯,故本題選B項。由圖表信息不能得出基本實現城市化的結論,故A項錯誤。城市和農村人口都在增加,說明農業經濟在增長,C項錯誤。從圖表中不能得出人口增速全國領先的結論,本題D項錯誤。 4.D [解析] 本題以文字材料切入考查學生對中國近代史的理解和把握。在19世紀40—90年代,中國受到西方侵略,中國人民走上反侵略求民主的道路,故本題選擇D項。建立君主立憲制是資產階級維新派的主張,不符合19世紀40年代、60年代的特征,故排除A項。當時中國最重要的任務是反侵略而不是批判中國傳統,故B項錯誤。發展資本主義、建立民主***和制是資產階級革命派的要求,是在19世紀90年代以後,故C項錯誤。 5.A [解析] 美國提高白銀價格,導致中國白銀大量外流,影響了中國的金融穩定。南京國民政府為了緩解危機,廢除銀本位制,實行“幣制改革”,防止白銀外流,故本題選擇A項。 6.C [解析] 本題以漫畫為切入點,考查學生提取信息、分析理解能力。圖片信息反映日本陷入中國戰爭無法自拔,其原因是國民黨在正面戰場的抵抗和***產黨在敵後戰場的抗戰,故本題選擇C項。八路軍發動百團大戰是在1940年,美國向日本投放原子彈是在1945年,①②錯誤。 7.C [解析] 此題是圖片型選擇題,解題關鍵是獲取圖片有效信息。圖片是民國時期關於“力士香皂”的廣告,並且由著名影星“胡蝶”代言,其廣告內容為:“力士香皂芬芳馥郁,歷久不退,且著虛和潤,無幹燥損虛之弊,敢進壹言為介紹。”A項表述絕對,“都”字表述不合理;B項中著名影星代言並不能得出其社會地位崇高的結論;C項是對廣告內容的正確理解,廣告內容突出了產品功效;D項中,材料體現不出普通民眾對明星代言的認同程度,“廣泛認同”表述不當。 8.A [解析] 此題為否定型選擇題,亦是比較型選擇題。“民國四年”,即1915年;“反抗日本”,即反對日本此時的對華侵略。袁世凱為實現皇帝夢,不惜出賣國家主權,與日本簽署《二十壹條》。A項在材料中找不到依據,本身亦表述不當;B項與材料中“有才幹有計謀的政界人物”對應;C項與材料中“假使中國是壹個民治之國”對應;D項與材料中“反抗日本”對應。 9.C [解析] 此題是推理型選擇題,材料所反映的主要信息是進化論沖擊了基督教所宣傳的上帝造人說。進化論認為人類由類人猿進化而來的觀點,導致壹些西方教眾很難理解和接受。A項說1967年才開始接受進化論是不恰當的,斯科普斯在課堂上講授達爾文進化論說明之前有人接受了進化論;B項斯科普斯講授進化論,並不代表其反對宗教信仰自由;C項表述客觀合理,進化論沖擊了基督教所宣傳的上帝造人說;材料沒有體現出田納西州的立法行為是否違反了美國憲法,D項錯誤。 10.B [解析] 此題是組合型選擇題,答題時註意篩選法的運用,同時註意題意及史實的理解。“棄權”,即不支持,也不反對。這些殖民國家不願放棄其殖民利益,所以不支持,故①合理;20世紀60年代,非殖民化是必然趨勢,所以不反對,故②合理;這些殖民國家不願改變舊的殖民體系,並不希望建立新的國際政治體制,故③排除;④牽強附會,材料中的部分國家對《反殖民主義宣言》投棄權票,與“專註於同蘇聯的冷戰”無必然聯系。故排除③④,答案選B。 11.D [解析] 此題是程度型選擇題,需要明確作者的主旨,認真甄別,不要斷章取義。材料說明,中國領土廣闊,歷史悠久,對中國歷史的研究要放在確定的時間和空間條件下,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要用壹成不變的觀點看問題,故D項合理;A、B兩項曲解了材料的前半部分,沒有把握材料的主旨;C項表述過於絕對,應排除。12.D [解析] 此題是組合型選擇題,即多項選擇題的變形,需要運用篩選法。很顯然,“列克星頓的槍聲”是客觀史實,不容置疑,排除①,其他三項的懷疑是合理的 13.[答案](1)特點:權力監督制度建立時間早;制定了相關的監察法律法規;相關法規不斷發展完善;在其他行政制度上也有相應舉措。 作用:有利於監督官員規範執政、防治腐敗。 局限:在皇權專制制度下,監察制度服務並受制於皇權,實際效能有限。 (2)重要事件:通過《權利法案》;通過《王位繼承法》;開創多數黨領袖組閣先例;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決權。 權力制衡關系:議會掌握立法權,擁有對內閣的行政監督權;內閣掌握行政權,通過控制立法提案權、財政權等手段控制議會;選民通過投票制衡執政黨,進而制衡內閣;兩黨輪流執政,反對黨制衡執政黨。 (3)漸進性:許多機構和制度通過漸變的方式逐步確立和完善。如下議院權力擴大、選舉權逐步擴大、內閣制逐步完善等。 靈活性:不受單壹成文法的限制,根據形勢發展不斷進行調整以適應時代需要。如工業革命後隨著階級關系的變化實行議會改革,適時調整選舉權範圍;再如通過壹系列慣例,促成內閣制的形成與完善等。 [解析] 第(1)問,從“中國從西周就開始了權力監督的制度建設”可知中國監督制度出現較早。從“秦漢時期已有大量相關法規”可知制定了相關法律,其他行政制度也不斷完善。根據材料可知權力監督起到了規範行政行為、預防腐敗的作用。局限性從錢公輔的經歷可知監察制度受皇權的制約。第(2)問,對王權的限制從法律的制定、政黨制度等角度回答。權力制衡關系主要從議會、內閣權力分配方面組織答案,註意政治的影響。第(3)問,漸進性主要從機構的不斷完善、不斷發展等角度回答,同時註意材料中相關史實。靈活性體現在不受成文法的制約,隨著形勢的發展而不斷變化。同時舉出材料中的相關史實。 14.[答案](1)變化:從重儒家經典向突出***和國宗旨轉變;作用:有助於提高國民素質,有助於宣傳和維護民主***和。 (2)“文革”時期;主要原因:在“以階級鬥爭為綱”思想指導下,教學內容與階級鬥爭緊密相關;開展“教育革命”“開門辦學”,教材呈現出與工廠、社隊緊密聯系的內容。 (3)史觀:前者主要是階級鬥爭史觀。後者主要是文明史觀、整體史觀、現代化史觀。 方面: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不斷完善;“科教興國”戰略的深入貫徹;全球化進程加快,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國際交流與國際合作進壹步加強。 [解析] 第(1)問,由“凡有尊儒崇滿清及不合***和國宗旨等課,分別訂正”“廢止讀經”“格致課改為理科,增設英語,又飭註意體操、音樂、圖畫、手工等科”可知,變化是從重儒家經典向為***和國服務。所起作用是有助於提高國民素質,有利於民主***和思想的傳播。第(2)問,由圖片信息可知教材為“文革”時期的。其原因可結合所學知識,從當時的指導思想、“文革”對教育的沖擊等方面組織答案。第(3)問,由“鞏固了資本主義各國的統治基礎;使整個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對立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使東方從屬於西方”可以看出是革命史觀。“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促進了相關國家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變”體現了文明史觀和現代化史觀。“密切了國際交流?擴大了工業文明對世界的影響”體現了整體史觀。“時代要求”應從我國經濟發展、民主法治完善、經濟全球化加快等角度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