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的含義是什麽?最大區別是什麽

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的含義是什麽?最大區別是什麽

理想主義的社會模型 理想主義對社會的認知與宣揚常常導致烏托邦主義。 絕對意義上的理想主義社會是人類思想意識中最美好的社會,如同西方早期“空想社會主義”。西方壹位學者提出的空想社會主義社會,美好,人人平等,沒有壓迫.就像世外桃源。烏托邦式的愛情也是美好至極的,體現著人類對美好事物與社會的憧憬。 烏托邦主義是理想主義社會理論的壹種表達,它試圖藉由將若幹可欲的價值和實踐呈現於壹理想的國家或社會,而促成這些價值和實踐。壹般而言,烏托邦的作者並不認為這樣的國家可能實現,至少是不可能以其被完美描繪的形態付諸實現。但是他們並非在做壹項僅僅是想像或空幻的搬弄,就如烏托邦主義這個詞匯的通俗用法所指的壹般。如同柏拉圖《理想國》(Republic)(它是最早的真正烏托邦)中所顯示的,通常某目的是:藉由擴大描繪某壹概念(正義或自由),以基於這種概念而建構之理想社群的形式,來展現該概念的若幹根本性質。在某些其他的場合,例如摩爾(Sir Thomas More)的《烏托邦》(Utopia,1516),其目標則主要是批判和諷刺:將烏托邦中的善良人民和作者當時社會的罪惡作巧妙的對比,而藉之譴責後者。只有極少數的烏托邦作者––貝拉密(Edward Bellamy)的《回顧》(Looking Backward,1888)即是佳例––企圖根據其烏托邦中所認真規劃的藍圖來改造社會。就其本質而言,烏托邦的功能乃是啟發性的。 直到十七世紀之前,烏托邦壹般均被置於地理上遙遠的國度;十六與十七世紀歐洲航海探險的發現,使人們大為熟悉這個世界,因而使此壹有用的設計銷聲匿跡。自彼時起,烏托邦所處的空間或移到外太空(十七世紀開始有月球之旅)、或海底(像經常發現的傳說中沈沒於大西洋的大陸文明)、或者地殼底下的深處。然而漸漸地烏托邦就由空間的轉置變成時間的轉置,這壹進展最初是由十七世紀的進步觀念所鼓舞,之後則被李爾(Lyell)的新地質學和達爾文(Darwin)的新生物學中鉅幅擴張的時間觀念所鼓舞。,烏托邦不再是較好的空間,而是較好的時間。威爾斯(H.G.Wells)乘著他的時光旅行家航向數十億年後的未來,史德普頓(Olaf Stapledon)在《人之始未》(Last & First Men,1930)中,則用二十億年的時間比例來表示人類朝向全然烏托邦境界的攀升。 從空間到時間的轉置卻使理想主義社會產生某種現實化傾向。烏托邦此時被置於歷史中,然而無論距離烏托邦的極致之境是何等遙遠,它至少可呈現出:人類或許是無可避免地正朝向它發展的光景。十七世紀科學和技術的聯結加強了這個動向,例如培根(Bacon)的《新大西洋大陸》(New Atlantis,1627)和康帕內拉(Campanella)的《太陽之都》(City of the Sun,1637)中所表現者。隨著十九世紀社會主義(它本身即深具烏托邦色彩)的興起,.烏托邦主義便逐漸變成關於社會主義之實現可能性的辯論。貝拉密以及威爾斯的烏托邦(《現代烏托邦》〔Modern Utopia,1905〕)皆是為正統社會主義辯護的有力著作;但是摩裏斯(William Morris)則在《來自烏有之鄉的消息》(News form Nowhere,1890)中提出了另壹種吸引人的訟法。這個異種的替代說法乃因“反烏托邦”(dystopia 或 anti utopia)的發明而出現,此乃對所有烏托邦希望的逆轉和猛烈的批評。 <<代價論>>分專章討論很多社會學專題。烏托邦”這個名字來自摩爾的同名小說,作為壹種文學題材,它有獨特的生命力。除了有正面烏托邦,還有反面烏托邦。這後壹種題材生命力尤旺。作為壹種制度,它確有極不妥之處。首先,它總是壹種極端國家主義的制度,壓制個人;其次,它僵化沒有生命力。最後,並非最不重要,它規定了壹種呆板的生活方式,在其中生活壹定乏味得要死。近代思想家對它多有批判,鄭先生也引用了。但他又說,烏托邦可以激勵人們向上,使大家保持蓬勃的朝氣。烏托邦是前人犯下的壹個錯誤。不管哪種烏托邦,總是從壹個人的頭腦裏想像出來的壹個人類社會,包括壹個虛擬的政治制度、意識形態、生活方式,而非自然形成的人類社會。假如它是本小說,那倒沒什麽說的。要讓後世的人都到其中去生活,就是壹種極其猖狂的狂妄。現世獨裁者的狂妄無非是自己壹顆頭腦代天下蒼生思想,而烏托邦的締造者的是用自己壹次的思想,帶替千秋萬代後世人的思想,假如不把後世人變得愚蠢,這就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成功。現代社會的實踐證明,不要說至善至美的社會,就是個稍微過得去的社會,也少不了億萬人智力的推動。無論構思烏托邦,還是實現烏托邦,都是壹種錯誤。我們曾經經歷過烏托邦鼓舞出的蓬勃朝氣,只可惜那是壹種特殊的愚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