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十壹年,太宗謂吳王恪曰:“父之愛子,人之常情,非待教訓而知也。子能忠孝則善矣。若不遵誨誘,忘棄禮法,必自致刑戮,父雖愛之,將如之何?或漢武帝既崩,昭帝嗣立,燕王旦素驕縱,诪張不服,霍光遣壹折簡誅之,則身死國除。夫為臣子不得不慎。”
《舊唐書·太宗諸子列傳》
十二年,累授安州都督。及將赴職,太宗書誡之曰:“吾以君臨兆庶,表正萬邦。汝地居茂親,寄惟籓屏,勉思橋梓之道,善侔間平之德。以義制事,以禮制心,三風十愆,不可不慎。如此則克固盤石,永保維城。外為君臣之忠,內有父子之孝,宜自勵誌,以勖日新。汝方違膝下,淒戀何已,欲遺汝珍玩,恐益驕奢。故誡此壹言,以為庭訓。”
貞觀十壹年時唐太宗對李恪說的這番話,翻譯成白話文就是:父親愛兒子是人之天性,不用教也知道。但妳做兒子的若不遵誨誘,忘棄禮法,父親再愛妳,也救不了妳,妳看前朝燕王的例子,還不懂得要循規蹈矩嗎!
很明顯,這口吻已經相當嚴厲了,根本不像是父子之間聯絡感情的話語,簡直就是在訓斥了。而聯想壹下正是在這壹年,李恪因為打獵踩壞百姓莊稼的事而被唐太宗罷免了安州都督壹職,所以此番話實際上是唐太宗在非常嚴肅地批評李恪:“雖然妳是我兒子,但妳若不遵紀守法我也救不了妳。”真不知道要如何才能看得出來,唐太宗其實是壹副愛子情深的模樣的。
至於貞觀十二年唐太宗給李恪寫的這封信,若只註意到“汝方違膝下,淒戀何已,欲遺汝珍玩,恐益驕奢”這麽壹句,自然會覺得其間飽含了父子之情,然而此信的題目卻是《誡吳王恪書》。誡者,告誡、警告之意。齊王李祐在自己的封地犯了事後,唐太宗也曾“敕書誥誡之”,所以這封信可不是什麽訴說離別後思念之情的,而是唐太宗寫信來告誡李恪要老老實實地待在自己的封地,不要再胡作非為了。
至於唐太宗會如何在書信中表達自己的愛子之情,不妨看壹看唐太宗出征高句麗時給李治寫的壹封信,簡直堪稱是小肉麻。但是比起對李恪的諄諄告誡之意,或許唐太宗給李治的這封信才更似尋常間的父子之情吧。
《兩度帖》原文:
兩度得大內書,不見奴表,耶耶忌欲恒死,少時間忽得奴手書,報娘子患,憂惶壹時頓解,欲似死而更生,今日已後,但頭風發,信便即報。耶耶若少有疾患,即壹壹具報。今得遼東消息,錄狀送,憶奴欲死,不知何計使還,具。耶耶,敕。
譯文:
兩次收到大內送來的文書,卻還不見稚奴妳的書信。爸爸我擔心的要死。剛才忽然得到稚奴妳的親筆手書,說娘子生病了,我的擔心害怕頓時消失了,就好像死而復生壹樣。從今以後,只要妳的頭風病發作,就立刻寫信告訴我。爸爸我如果生病,也會壹壹寫信告訴妳。今天得到遼東(戰場)消息,抄錄壹份給妳。想稚奴妳想得要死,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回去,要說的就這些。爸爸,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