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百合花》;環境描寫;作用
茹誌鵑在1958年發表的短篇小說《百合花》描寫的是解放戰爭時期的壹個小場景。作者用這壹個小小的場景寫出了壹首“沒有愛情的愛情牧歌”,為當時的文壇帶來了壹股清新的風氣。茅盾曾稱贊《百合花》“是我最近讀過的幾十個短篇中間最使我滿意,也最使我感動的壹篇。”作者用細膩的筆墨寫出了在戰爭環境下“不能有長談的機會,但是戰爭卻能使人深交。有時僅幾十分鐘,幾分鐘,甚至只來得及瞥壹眼,
1
1/6頁
便壹閃而過,然而人與人之間,就在這壹個剎那裏,便能夠肝膽相照,生死與***。”最美好最純潔的感情。小說以1946年的中秋為時間段,以包紮所為主要地點,歌頌了在戰爭環境下發生在新媳婦與小通訊員之間最美好最純真的感情。而在這篇作品中,作者有7處筆墨對這個特殊的環境進行了描寫,對情節的發展和主旨的表達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下面,我從作用方面對作品中的環境描寫進行分析。
壹、正反對比,烘托心情
“壹切景語皆情語”,作品中對環境的描寫往往不會無的放矢,或烘托心情,或為後文留下伏筆,都有其特定的作用。《百合花》中第壹處環境描寫出現在故事開始不久,“我”和通訊員去包紮所的路上。下過小雨後的莊稼地,被“雨水沖洗的青翠水綠,珠爍晶瑩。”就連“空氣裏也帶有壹股清鮮濕潤的香味”。可見面對這種美景,“我”的心情是愉悅的,所以連空氣都是香的。但接下來的壹句環境描寫完全破壞了這種氛圍。“要不是敵人的冷炮,在間歇地盲目地轟響著,我真以為我們是去趕集呢~”將炮火置於美麗的清晨,用前後反差的環境描寫烘托出人物的心情。面對這種情況,“我”的心裏更多的是無奈,也表現出了討厭戰爭破壞美好事物的厭戰心理。
二、描寫環境,突出環境惡劣
小說的第二處環境描寫寫的是包紮所的情況。包紮所在壹
2
2/6頁
個小學裏,大小六間房子組成品字形,“中間壹塊空地長了許多野草,顯然,小學已有多時不開課了。”這是包紮所的整體情況。有幾個衛生員在弄紗布棉花,“滿地上都是用磚頭墊起來的門板,算作病床。”就是這幾句話,就把故事的主要地點交代清楚了。廢棄的的小學,荒蕪的野草,簡陋的病床,忙碌的衛生員,無不體現了在戰爭環境下我軍條件的艱苦,環境的惡劣。而正是這樣艱苦的環境,才讓發生在這裏的故事更加真實感人。“我”、新媳婦、小通訊員就是在這樣的環境裏完成了告別儀式。正是在這樣艱苦環境下的純潔的感情才更讓人感動和珍惜。這樣的環境描寫雖不是最重要的,但卻是必不可少的。
三、前後照應,為後文做鋪墊
“我們走進老鄉的院子裏,只見堂屋裏靜靜的,裏面壹間房門上,垂著壹塊藍布紅額的門簾,門框兩邊還貼著鮮紅的對聯。”這就是小說的第三次環境描寫,作者把這壹次的環境描寫給了新媳婦的院子。這短短的壹句環境描寫,特別是“紅額的門簾”和“鮮紅的對聯”是寓意頗深的,結合後文可知道,這裏面住的是壹個過門才三天的新媳婦。這就不難理解這兩個“紅”字。在這裏,環境描寫就為後面的情節做了鋪墊,前後照應。並且,“我”和小通訊員都沒有註意到這壹層含義,“我”是在新媳婦拿出灑滿白色百合花的新被子時才明白,而小通訊員直到有人告訴他才知道。這也寫出了小通訊員涉世
3
3/6頁
不深、單純的性格特點,有助於人物性格的塑造。
四、渲染氣氛,營造環境
小說中的故事是發生在中秋節這壹中國傳統節日的時候,這本來就已經讓人無奈了,但偏偏這壹天還有壹輪滿月,以樂景襯哀情,這更加渲染出壹種悲涼的氣氛。這壹次的環境描寫正是敵我兩方發起總攻開始的情景,作者用墨也相對較多。“天黑了,天邊湧起壹輪滿月。”“照明彈也壹個接壹個的升
/news/0CC72E4320669708.html起,好像在月亮下面點了無數盞的汽油燈,把地面的壹切都赤裸裸地暴露出來了。”月亮如此圓的壹個中秋夜,正應該是最美好的時候,而“我”也正好想起了家鄉的中秋節,可偏偏“連那壹輪皎潔的月亮,也憎惡起來了。”壹切都只是因為在這樣的“白夜”裏進攻,要付出的代價太大。等到總攻開始的時候“我們的炮響了,天空劃過幾顆紅色的信號彈。”而當斷斷續續有傷員下來的時候,“包紮所的空氣立即緊張起來。”環境自然沒有自己的感情,所以自然也不會緊張,但是人類卻是有感情的,當人類把自己的感情加註到環境中去得時候,環境也就有了感情。很顯然,在這裏不是空氣緊張了,而是包紮所裏的同誌們緊張了。戰爭本就是殘酷的、緊張的,而在戰爭前對環境的描寫進行藝術性的處理,可以將這種緊張與殘酷的氛圍渲染出來,有利於小說表現出壹種跌宕起伏的
4
4/6頁
感覺。而《百合花》恰恰做到了這壹點。
五、揭示心理,深化主題
小說在前面的環境描寫中也有幾處揭示了作者的心理,但是都沒有最後壹處環境描寫表現的強烈。作者最後壹處環境描寫用字不多,用短短的40個字寫了三句話。第壹句“前面的槍聲,已顯得稀落了。”用十壹個字點出了現在的戰爭狀況,表示這壹晚的戰事已經快要結束或是要進入下壹個階段了。“感覺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實還只是半夜。”這壹句點出了現在的時間還是在半夜,但因為“我”的錯覺是這壹句話意味無窮,為什麽我會感覺天快亮了,那是為了深化希望戰爭早點結束這壹主題,“我”希望天亮了,這樣就不用打仗了,“我”內心所擔心的小通訊員也不會有危險了。而其實還是在半夜,說明事情並不會像“我”所想的壹樣進行,是不是也暗示著小通訊員的命運與我所想的想違背呢,而第三句環境描寫“外邊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懸得高。”更是極盡升華,就是這樣壹個比往常還要美麗的夜晚,見證了小通訊員絢爛的死亡,這是不是大自然送給他的禮物,這後兩句反常的描寫已經安排好了小通訊員的命運,也揭示了“我”對小通訊員特別的關心的心理,深化了“戰爭中純潔的感情”這壹主題。
除了以上所分析的五處環境描寫外,茹誌鵑在《百合花》中還有兩處對環境的描寫,這兩處環境描寫都是對家鄉的回憶,都出現了在竹海中拖著毛竹的小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