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73年 博斯普魯斯海峽大橋北連黑海,南通馬爾馬拉海、地中海,是黑海沿岸國家出外海的第壹關口,並連接歐亞兩大洲。
博斯普魯斯海峽(StraitofBosporus)又稱伊斯坦布爾海峽。最淺處只有27.5米。大橋建於1973年,全長1560米,跨越海峽水面1074米,橋身離海面64米,各種類型的船只都可以通過,是歐洲第1大吊橋,世界第4大吊橋。
提起伊斯坦布爾,人們自然聯想起世界上唯壹飛跨歐亞兩洲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大橋。它的雄姿以及秀麗的海峽風光和素負勝名的千年古跡,使伊斯坦布爾成為世界著名旅遊勝地。博斯普魯斯海峽大橋建於1973年,它將被海峽分割的城市聯在了壹起,也把歐亞兩大洲連結在壹起。這是壹座造型獨特的吊橋,全長1560米,除兩頭的鋼架外,中間沒有橋墩,各種類型的船只都可通過,是歐洲第壹大吊橋,世界第四大吊橋。入夜,橋上華燈齊明,遠遠望去,宛如巨龍淩空。此外,城市還建有加拉塔橋和阿塔圖爾克橋連結新、舊城區。
1973年10月30日,有165米高。兩個橋塔連著兩根58厘米粗的鋼索,這鋼索是用11300根五毫米的鋼絲擰成的。大橋沒有橋墩,整個橋身就吊在兩根鋼索上。如果碰上海面上刮大風,大橋會左右擺動壹二米。不過,這些都不會發生什麽危險,不必為之恐懼。這座橋上規定只行駛汽車,不準行人步行通過。大橋的橋面離海面64米,各種大型船只都可以在橋下通行無阻。
博斯普魯斯海峽在土耳其境內,它把土耳其的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從中切開,壹分為二。這座大橋橫跨博斯普魯斯海峽,把這座城市連成壹個整體。大橋的正中有壹道白線,白線以東是亞洲,白線以西是歐洲。
博斯普魯斯海峽是土耳其的戰略要地,遊覽勝地,歐、亞兩洲的分界。海峽全長 30.4 公裏,最寬處 2.4 公裏,最窄處只有 708 米,最深處為 80 米,最淺處 27.5 米,北連黑海,南通馬爾馬拉海和地中海。博斯普魯斯海峽大橋興建於 1968 年,修築在博斯普魯斯海峽最窄處。橋的兩頭各有壹呈“門”字形的橋塔,水中不設橋墩,整個橋身用兩根粗大的鋼索牽引,每根鋼索由 11300根 5 毫米的鋼絲擰成,支撐整個橋面。大橋正中有壹道白線,白線以東是亞洲,以西是歐洲。橋面可以並排行駛 6 輛汽車,如果橋上停滿汽車,西岸橋塔就要向裏傾斜 86 厘米,東岸橋塔則傾斜 90 厘米。壹刮大風,大橋會左右擺動壹兩米。不過這都沒有什麽危險。這座大橋是歐亞第壹大鋼索吊橋,也是世界上第四大吊橋。
別有壹番情趣。1985 年12月4日,土耳其政府和日本、意大利三國***同承建了第二座海峽大橋。位於第壹座大橋的北面約 5 公裏處。大橋總長 1510 米,跨越海面部分為 1090 米,比第壹座大橋長 17 米,是世界第六大吊橋。橋身高出海面64 米,任何遠洋巨輪均可自由航行。橋面寬 39.4米,可平行通過8輛汽車,比第壹座大橋寬出兩個車道。整座大橋沒有壹個橋墩,由兩岸高達 107 米的兩座橋塔用兩根粗達 77 厘米的鋼索牽引制成。每根鋼索重 9500 噸,由16128根粗 5.38 毫米的鋼絲擰成。清晰地顯示出這裏薈集了東西方各種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