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癥狀並非只限於社會名流,在生活中也同樣普遍。 我的壹位朋友被推薦到壹個職位和待遇都不錯的公司,在剛就職的壹段時間內,也頻頻向我表示了她擔心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勝任職務,擔心自己被拆穿名不符實以致給推薦人帶來名譽損失等等。
心理學家Suzanne Imes和Pauline Clance在1978年針對成功女性的研究中最先把這種綜合癥描述和命名為—— “冒充者綜合癥”(Impostor Syndrome) 。
冒充者綜合癥的患者,即使按照客觀的標準評價已經獲得了成功,但是他們本人常常會低估自己的表現,覺得自己配不上目前擁有的成就和地位。他們更傾向於把自己的成功歸因於外在的因素,如運氣、機遇等,而並非自身的天賦和努力。他們總是懷疑、擔憂、和恐懼如果別人發現自己真實的實力,成功就會壹去不復返了。
除了普遍的受到”我是個騙子”,“我不配“等消極思想的影響外,冒充者綜合癥還可能表現為強迫性的檢查工作;在日常的工作中常常竭力去表現完美來維護自己目前的成就,甚至擠占自己用於維護家庭和自我休閑的時間;尤其是在當面臨機會和挑戰的時候,他們往往因為自我懷疑和否定而錯失良機。
壹些心理學家認為 冒充者綜合癥往往和早期的家庭模式息息相關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對孩子評價非常嚴格,對孩子的行為、成就就時他們鮮少贊揚,認為可能會讓孩子驕傲自滿。他們甚至會有意的貶低孩子取得的成就,告訴孩子"妳的努力還遠遠不夠","妳的成績只是偶爾的僥幸和老師的鼓勵"等等。
壹個孩子長期受到這樣的壓制和否定的時候,父母的這種評價標準就會內化成嚴厲的自我對話模式 。這種對話模式錯誤的把他們在具體事情上的表現和價值感等同起來。苛刻的評價標準導致自我認知的錯位、並加深他們對失敗的恐懼、完美主義傾向和對成功的恐懼。
不可否認,原生家庭給我們的影響是重大而深遠的,但是,除了以壹個被害者的身份自怨自艾,是否和還有別的方法改善”冒充者綜合癥“的影響呢?下面對原生家庭所扭曲的自我價值和行為動力模式做進壹步的探討。
自我價值 :妳如何定義自己的價值?定義對自我而言的成功和失敗呢?是否把工作中的表現等同於自我的身份認知呢?對於冒充者綜合癥而言,他們的自我價值評價體系往往太偏重於外在,在面臨外在機會和挑戰的時候,這種自我價值被評判的壓力和恐懼被強烈的激發了出來,由此而產生了強烈的拖延和猶豫。外界的成功和贊譽不會讓他們開心,因為在本身價值感是模糊和低下的時候,過高的外界評價反而會加重外界/內心兩重評價系統的級差。
依然還是舉我的朋友的例子來解釋,在外界看來,以她的學歷和能力足以勝任那份工作。她卻會認為,除了壹個名牌教育的牌子,自己壹無所有。而自己的教育背景只是來自於過去的成就。推薦人和用人單位因為她的大學帶來的光環對她的期待,會加深自己的恐懼,害怕自己名不副實的實質是——認為對工作失敗的表現工作等同於自己人生的失敗。外界期待和贊許越高,自己反而會覺得壓力更大。
行為動力模式 :冒充者綜合癥患者的行為往往是被恐懼和壓力驅動的,而非內心真正的熱愛和向往。他們往往把自己的成功歸功為運氣。運氣是不可控的。所以才對目前的成功特別的焦慮。那麽,除了"不得不","我應該"的壓力以及功利的成功等外界標準外,還有什麽在驅動我們現在在做的事情呢?
定義自我價值除了需要審視外界標準,破除舊有的認知模式外,還需要新的建設自我價值的行為。 當傾聽心中真正聲音,以熱愛連接我們的行為的時候,行為本身都就會成為壹個正相激勵系統。就如同壹架天平,當我們更多把砝碼放在內驅動力上。外界的評價和壓力的作用對我們的影響就會慢慢降低。
聊了這麽多理論的部分,也許有些也是老生常談了,下面是幾條更實用的tips,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1. 記錄自己消極嚴厲的自我對話方式,覺察情緒是在遇到什麽問題時被觸發。 也許有人能否定妳工作上的成就,但沒有人能因此認定妳的價值,除了妳。或許妳可以讀壹些人本主義和積極心理學的書籍,重新思考壹下成功和失敗的定義。冥想和瑜伽等內觀的方式在調整認知方面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2. 用我選擇代替我應該 ,重新審視能給妳帶來快樂和熱情的事物,用想要的願景去替代對事情的壓力和恐懼。
3.把焦點集中在自己當下的行動中 ,act as if,so you are,心理上的很多問題可能都是我們太過關註於過去和現在,成就和失敗,但忘記了聚焦當下。
4.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 ,現代預防科學認為身體和心理往往是密切相關的,與其糾結於心理問題,不如從好好鍛煉,認真科學的飲食,充足的睡眠幾方面開始。當身體受到善待時,心理問題也會得到壹定程度的緩解。
5.尋找有力的宣泄方式和支援系統 ,尋求心理咨詢師的幫助,和妳信賴的朋友家人老師促膝長談等等。
的確,我們生活在壹個高速發展的世界中,仿佛時刻都被擰緊了物質和名譽的發條,帶著生存的鐐銬。或許我們可以從更積極的角度去看待精神困擾,它不厭其煩的在提醒我們去思考被忽視的問題,不厭其煩的催促我們去探索那條自由和智慧的道路。
特別感謝學霸貓老師鼓勵自己寫出這篇文章。參考書目:《戰勝拖拉》《阻力最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