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片名
眼前的生活
原片名
The Life Before Her Eyes
更多外文片名
In Bloom .....USA (pre-release title)
Brosta sta matia tis.....Greece
Davanti agli occhi.....Italy
Vie devant ses yeux, La.....France
影片類型
驚悚 / 劇情
片長
Canada:90 min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國家/地區
美國
對白語言
英語
色彩
彩色
幅面
35毫米膠片變形寬銀幕
混音
DTS SDDS 杜比數碼環繞聲
評級
Rated R for violent and disturbing content, language and brief drug use.
級別
USA:R
制作成本
$8,000,000/estimated
拍攝日期
2006年9月24日
制作日期
2006年7月10日 - 2007年4月29日
[編輯本段]演職員表
導演 Director
瓦迪姆·佩爾曼 Vadim Perelman
編劇 Writer
Laura Kasischke .....novel "The Life Before Her Eyes"
Emil Stern .....screenplay
演員 Actor
烏瑪·瑟曼 Uma Thurman .....Diana
埃文·蕾切爾·伍德 Evan Rachel Wood .....Young Diana
舍爾曼·阿帕特 Sherman Alpert .....Professor
Eva Amurri .....Maureen
J.T. Arbogast .....Male Reporter
Zachary Booth .....Boy Swimming
Emily Rose Branigan .....Girl Smoking in Locker Room
Gabrielle Brennan .....Emma
Jessica Carlson .....Girl at Shooting
Tom Carney .....Lecture attendee
Adam Chanler-Berat .....Ryan Haswhip
Tanner Cohen .....Nate
Heather Collis .....Waitress
彼得·康博伊 Peter Conboy .....Professor attending lecture
奧斯卡·伊撒克 Oscar Isaac
制作人 Produced by
Chase Bailey .....co-producer
Marc Butan .....producer
Mark Cuban .....executive producer
Anthony Katagas .....producer
Ian McGloin .....co-producer
瓦迪姆·佩爾曼 Vadim Perelman .....producer
Aimée Peyronnet .....producer
Couper Samuelson .....co-producer
Mike Upton .....co-producer
Todd Wagner .....executive producer
原創音樂 Original Music
詹姆斯·霍納 James Horner
攝影 Cinematography
Pawel Edelman
剪輯 Film Editing
David Baxter
選角導演 Casting
Ann Goulder
藝術指導 Production Designer
Maia Java
布景師 Set Decoration by
Carol Silverman
服裝設計 Costume Design by
Hala Bahmet
視覺特效 Visual Effects Supervisor
Marjolaine Tremblay .....elementFX
副導演/助理導演 Assistant Director
Patrick Mangan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Francisco Ortiz .....second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F. Auguste Rahmberg .....assistant director
Doug Torres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編輯本段]制作發行
攝制格式
35 mm
洗印格式
35 mm
制作公司
2929 Productions [美國]
發行公司
2929 International [美國]
Amero PT [印度尼西亞] ..... (2008) (Indonesia) (theatrical)
Desperado ..... (2008) (Japan) (theatrical)
Filmes Lusomundo [葡萄牙] ..... (2008) (Portugal) (theatrical)
Magnolia Pictures [美國] ..... (2007) (USA) (theatrical)
Manga Films S.L. [西班牙] ..... (2007) (Spain) (theatrical)
Mediafilm [意大利] ..... (2007) (Italy) (theatrical)
Metropolitan Filmexport [法國] ..... (2008) (France) (theatrical)
Odeon [希臘] ..... (2008) (Greece) (theatrical)
Paradiso Entertainment ..... (2008) (Netherlands) (theatrical)
Pinema [土耳其] ..... (2007) (Turkey) (all media)
TVA Films [加拿大] ..... (2008) (Canada) (theatrical)
United King Films [以色列] ..... (2008) (Israel) (theatrical)
特技制作公司
Element FX
其它公司
424 Post ..... sound post-production
Dolby Laboratories [美國] ..... sound mix
Sylvia Fay/ Lee Genick & Associates Casting [美國] ..... extras casting
Lakeshore Records [美國] ..... soundtrack
上映日期
加拿大
Canada
2007年9月8日 ..... (Toronto Film Festival)
韓國
South Korea
2007年10月25日 ..... (Chungmuro Classic Film Festival)
美國
USA
2008年4月2日 ..... (AFI Dallas Film Festival)
美國
USA
2008年4月10日 ..... (Phoenix Film Festival)
美國
USA
2008年4月18日 ..... (limited)
[編輯本段]劇情介紹
誰都有過年少輕狂的時候,張揚著青春,還會對等待露出不耐煩的表情……就像黛安娜,壹個身上永遠都散發著熄不滅的熱情的高中女孩,喜歡幻想,沖動加狂野,她已經等不及想要開始自由自在的成人生活了。在美妙的春天消磨著高中最後的壹段時光,黛安娜不停地用性愛和毒品刺激著那已經被過度透支了的身體,完全不理會她那相對保守的好友莫琳無助卻擔心的目光。然而,黛安娜那種永不言敗的激情,卻因為壹場發生在校園裏的槍擊暴力事件而被擊的粉碎,兩個好朋友的壹生都在這壹刻被迫改變。
15年後,已經步入而立之年的黛安娜仍然在嘗試著忘記那個命中註定的日子裏所發生的極具傷害性的可怕遭遇……表面上,成年後的黛安娜為自己營造了壹幅美好的田園生活風景畫:她仍然居住在康涅狄格州恬靜的郊外--那個生她養她的地方,和當地大學的壹位名叫保羅的教授結了婚,並***同孕育了壹個美麗的小女兒艾瑪。艾瑪聰明且非常具有創新精神,那小模樣像極了黛安娜小時候。看著女兒的小臉蛋,黛安娜總是忍不住陷入深沈的回憶而不自覺。
現實遠沒有表相那般美好,尤其是當她在少女時代所經歷的那場慘劇的15周年紀念日壹天天臨近之時,黛安娜壹直試圖逃開的黑暗再次將她籠罩……她的丈夫保羅越來越不著家,艾瑪又養成了喜歡對老師說謊的壞毛病--最最糟糕的是,黛安娜握在手中、自以為是的真相,也開始慢慢顯出它本來的面目。
[編輯本段]相關評論
影片對暴力和悲慟的描述,過於做作、戲劇化,沒有將原版小說中的文字力量,原封不動地傳達到大銀幕上。
——《文化吞噬者》
喜歡瓦迪姆·佩爾曼的導演處女作《塵霧家園》的影迷們可能要失望了,因為這部影片只能用三個字來概括,那就是“壹團糟”。
——《紐約觀測報》
雖然情節的安排上有些雜亂無章,卻不能掩飾這部影片所奉獻出的有想法的戲劇沖突。
——《膠片評論》
這是壹部在思想上很容易激怒妳的作品,即使在節奏步調上有點讓人失望,仍然不失為壹部有才氣的好影片。
——comingsoon網站
妳可能會為烏瑪·瑟曼感到悲哀,因為她的表演不但誇張,而且過於裝腔作勢,反倒是埃文·蕾切爾·伍德,值得壹片喝彩聲。
——《紐約雜誌》
[編輯本段]幕後制作
壹
影片改編自勞拉·卡塞斯克(Laura Kasischke)創作的同名小說,是瓦迪姆·佩爾曼的第二部導演作品,他的處女作則是2003年的《塵霧家園》……憑借這部影片,佩爾曼已經在美國電影工業中將自己的形象樹立成嚴肅、壹針見血的的戲劇作品的代表人物。《眼前的生活》將主人公黛安娜生命中的兩段時期以壹種嚴絲合縫的方式結合到了壹起,用壹種獨特視角挖掘了我們都需要面對的人生十字路口的抉擇--往往壹個簡單的決定就有可能改變壹切,那種感覺就好像壹生的時間都被壓縮到了那壹刻中,佩爾曼說:“我喜歡這種結構化的故事,擁有著像小說壹樣的節奏韻律質感,拿《塵霧家園》做壹個最簡單的實例,它所體現出來的悲哀的情感就好像是壹首悼念時使用的挽歌,屬於她的故事,也是他的故事,他們總是走來走去,最終壹起去迎接命中註定的那壹刻。”
穿梭在票房大制作與獨立電影之間,烏瑪·瑟曼在獲得了眾多獎項的認可之後,還有壹個奧斯卡提名入賬,當然,如此巨大的成功背後也有零零星星的失敗點綴其中……烏瑪·瑟曼最成功的角色來自於《低俗小說》和《殺死比爾Ⅰ》、《殺死比爾2》,但是她卻有意在躲避因為過於重復相同的角色而被定型的命運,所以才會像玩“跳房子”壹樣在各種電影類型當中遊走,從《愛情叩應》到《復仇者》,還有最近的《制作人》和《我的超級前女友》。
每每說起與“母愛”有關的話題,烏瑪·瑟曼就會變得模棱兩可、閃爍其辭,因為這是她的壹個底限,那就是在公眾面前絕不談論她的兩個孩子。可是在這部影片中,烏瑪·瑟曼卻被迫需要將這種“母愛”拿到鏡頭前與每壹個走進電影院的觀眾分享,因為她將會飾演壹位因為15年前的校園槍擊事件而壹直備受折磨的母親,只能用貌似平靜的表相去掩蓋累累的傷痕,不但使整個過程中充滿了曲折,結局更是讓人撓頭,百思不得其解,好在這類在結局處留下“煙霧彈”的做法,本也是壹部分影迷期望看到的。烏瑪·瑟曼說:“我是在差不多兩年前讀到了《眼前的生活》的劇本,壹下子就被裏面的故事感動了。就結尾處的那個待解的謎團,確實有很多人追問我是否能給出壹個比較‘官方’的答案。可我不明白為什麽要這麽做呢?要知道有的時候,幻想比實際更能勾起人的生存欲望。我覺得這樣的影片,可能會讓已經身為父母的人或興奮或尖叫或憤怒,但具體有什麽樣的反應,還要依人而定……總之,讀完了劇本之後,這個故事給我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我非常喜歡裏面的寫作風格,所以我決定接受它,才不會管它到底是主流還是獨立呢。”
確實,《眼前的生活》就是那種妳看完之後會不斷想找人述說自己的“觀後感”的影片,烏瑪·瑟曼繼續說:“雖然不知道看過影片的人,會不會真的急於找壹個人講述自己對這個故事的理解,但是我覺得它至少是那種讓妳難以忘懷的作品。我總是忍不住想,如果真有很多的青少年能夠看到《眼前的生活》,那將會是壹件多麽棒的事情,從電影院走出來之後,我相信這些人將會是受到最大影響的群體,他們可能會因此改變自己的說話方式、改變和父母的相處模式,無論他們從中認識到哪壹點,都會對他們日後的成長帶來巨大的意義。”
二
烏瑪·瑟曼在《眼前的生活》中的角色是成年後的黛安娜,她將會在孩子面前展示許多脆弱的行為,這麽做到底是好還是壞,就連她本人也沒有壹個明確的評判標準,她表示:“在我看來,妳可以努力,卻沒辦法選擇自己成為什麽樣的人。如果妳壹直對妳的孩子或其他人說謊,他們是能夠覺察出來的,繼而就會引發許多不安全感和概念的混淆。人的內心都是脆弱的,尤其是在經歷了像黛安娜那樣的遭遇之後,使得她的生活變成了壹個徹頭徹尾的謊言,對於她來說,生命中再也沒有值得期待的東西了。”
飾演這種對生活了無希望的角色,本來就是壹件折磨靈魂的事情,烏瑪·瑟曼繼續說:“在這壹行裏待得久了,我已經能夠尋找到壹種疏通情感的方式,至少不再會把自己搞得非常混亂……也許每壹個人對生活的接受程度都是不壹樣的,不過詮釋這種讓人無限挫敗的角色,還是讓我感覺到了少許疲憊和力竭。”
導演瓦迪姆·佩爾曼之所以會選擇烏瑪·瑟曼來飾演成年後的黛安娜,自然是看中了她身為人母的經歷,肯定能夠更好的傳達出角色背後蘊含的所有信息,不過烏瑪·瑟曼顯然並不這麽認為:“我相信,就算我沒有小孩,也壹樣可以演好這個角色。我覺得大多數沒生小孩的女性仍然可以深刻地體會到那種情感,源於壹種強烈的保護欲和愛,從別人身上是找不到的。所以即使是那種沒有小孩的女演員,也可以將這個角色刻畫的很完美--我會被選中,本來就是壹件很幸運的事情。”
影片中有壹組非常有爭議的鏡頭,烏瑪·瑟曼的角色因為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不堪重負而大聲詛罵,她的罵聲引來了女兒的呼喚……烏瑪·瑟曼說:“我不會在自己家裏有相似的行為,有的時候,妳的壹些舉動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某些潛移默化的影響,這也是為什麽我從不在公開場合談論孩子和我的家庭生活的原因,因為這麽做是在褻瀆他們的成長空間,那可就罪過了。”
與烏瑪·瑟曼之前的作品《我的超級前女友》相比較,《眼前的生活》對她的形象要求簡直是來了壹個180度的大轉彎,也許在制作了壹部喧鬧勁十足的作品之後,就應該用這種稍顯嚴肅的題材進行壹下調劑,烏瑪·瑟曼表示:“我喜歡這種戲劇沖突十足的影片,當然,也喜歡喜劇,但是我看中的可不是什麽電影類型,而是裏面的角色和故事的聯系。”
如此看來,烏瑪·瑟曼也算是在所有的電影流派中轉了壹大圈,她說:“我希望自己能夠壹直維持住這種激情,所以我總是會挑戰壹些沒有做過的事情:挖掘新角色、新世界和新生活。”
對於飾演莫琳的伊娃·阿瑪麗(Eva Amurri)來說,她大部分時間都是出現在黛安娜的少女時代裏,而導演瓦迪姆·佩爾曼很容易就對這個角色做出了他的選擇……阿瑪麗解釋說:“這樣的劇本、這樣的導演、這樣的主演--任何壹個單拿出來都能引起我的敬畏之情,當我聽說之後,根本就已經沒有了拒絕的力量。首先,這個故事的結構真的很嚴謹,講故事的方式也是曖昧不清的,但是在影片剪輯的過程中,壹切又開始清晰透徹。”目前為止,阿瑪麗身為壹個女演員,遠沒有做蘇珊·薩蘭登的女兒時名聲大。
這部影片不僅僅擁有著壹個令人驚訝的結尾,還會讓妳產生錯失了許多細節線索的感覺,瓦迪姆·佩爾曼說:“這也是為什麽我鼓勵觀眾至少要看兩遍以上的原因,它真的值得妳多看幾遍,因為每壹遍妳都能從中發現以前沒有註意到的東西。”
事實上,瓦迪姆·佩爾曼還專門為影片拍攝了兩個完全不壹樣的結局,然後他再從中挑選出比較喜歡的那個……即使如此,也並不是所有的演員都同意佩爾曼的選擇,伊娃·阿瑪麗就開玩笑說:“我個人更喜歡另壹個版本,而且不只我壹個人有這種感覺,飾演少女時代的黛安娜的埃文·蕾切爾·伍德和我想法壹樣,可是烏瑪·瑟曼卻和佩爾曼保持著壹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