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歷史上的包青天是怎麽死的

歷史上的包青天是怎麽死的

得病而死。

嘉祐七年(1062年)五月,包拯在樞密院視事時,突然得病。 同月二十四日(7月3日),包拯病逝,終年六十四歲。仁宗親臨吊唁,並為其輟朝壹日 。追贈禮部尚書,謚號孝肅。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北宋名臣。

天聖五年(1027年),包拯登進士第。累遷監察禦史,曾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歷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陜西、河北路轉運使。

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準許解鹽通商買賣。改知諫院,多次論劾權貴。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再召入朝,歷權知開封府、權禦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嘉祐六年(1061年),任樞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故世稱“包待制”、“包龍圖”。

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贈禮部尚書,謚號“孝肅”,後世稱其為“包孝肅”。有《包孝肅公奏議》傳世。

擴展資料:

軼事典故:

巧答典客:

包拯出使遼朝時,遼朝命館伴對包拯說:“妳們不久前在雄州(今河北保定市雄縣)城開了便門,就是想引誘我國的叛徒,以便刺探邊疆的情報吧?”包拯說:“妳們的涿州城曾經也開過便門,刺探邊疆的情報為何壹定要開便門呢?”那個人便無言以對。

清正廉明:

包拯被提拔為大理寺丞、知端州(相當於今天的廣東肇慶市)時。當時端州特產端硯是宋朝士大夫最珍愛時髦的雅器,當地每年向朝廷進貢。

凡在這裏做“壹把手”的官員,都在“貢硯”規定的數量外加征幾十倍的數額以賄賂朝廷權貴,所謂“打點”中央的關系,此舉加重了老百姓的負擔。

個性官員包拯壹上任就高調破除這則運行多年的潛規則,下令只能按規定數量生產端硯,州縣官員壹律不準私自加碼,違者重罰。

並且表態,自己作為“壹把手”,決不要壹塊端硯。此舉在當地掀起軒然大波。三年後,包拯任期滿,被調至中央任職,果然“歲滿不持壹硯歸”。《包公擲硯》的故事就是以這個藍本創作的。

包拯彈劾陳州京西路轉運司,揭露其盤剝災民的罪行的事跡,被石玉昆的《三俠五義》再創作為家喻戶曉的包公戲《陳州放糧》,民間渲染加工成開封府尹、欽差大臣“包青天”奉命查賑。

劇中涉及國舅們害民肥私、包公查案遭人陷害、各路百姓掩護包公、包公怒鍘皇親國戚、成功放糧賑災等等,演繹了壹個青天大老爺為民除害、不畏強權且驚心動魄、扣人心弦的故事。

嘉祐四真:

宋仁宗嘉祐年間,富弼為相,歐陽修任翰林學士,包拯任禦史中丞,胡瑗在太學為侍講,集天下之望。當時士大夫相傳道:“富公真宰相,歐陽永叔真翰林學士,包老真中丞,胡公真先生。”便有四真之名。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包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