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土族的節日

土族的節日

土族的傳統節日有那些? 土族人民的重要節日有,農歷正月十四日佑寧寺官經會,二月二威遠鎮擂臺會,三月三、四月八廟會,六月十壹丹麻戲會,六月十三、二十九“少年”會,七月二十三至九月民和三川地區的“納頓”(慶豐收會)等等。其中擂臺會、丹麻戲會和“納頓”最具民族特色。屆時,除舉行賽馬、摔跤、武術和唱“花兒”等傳統娛樂活動外,還舉行物資交流會。此外,與漢民族壹樣,也過春節、端午節等。

春節。春節是土族最盛大的節日。節前十多天就開始各種準備,村村戶戶呈現出壹片繁忙景象。除夕吃年飯,唱家曲,給將要出嫁的姑娘舉行“戴天頭”儀式,各家各戶行接神禮,同時還要敬奉竈神和門神。大年初壹,全家大小跪拜神佛,祈求壹年平安。然後給遠方親友拜年,進行娛樂活動。正月十五年節結束。

觀經會。亦稱“觀經法會”,土族語稱“藍迦”。青海互助等地土族的民間盛會。每年農歷正月四日和六月初八、初九日在佑寧寺舉行。屆時,人們身著潔衣,到寺院磕長頭,點酥油燈,滾忙茶(施舍茶),布施,供飯,轉斯古拉(轉山),煨桑等。瞻仰大型佛像,觀看喇嘛跳欠(神舞)。此外,會上還進行物資 交流和賽馬、射箭等活動。

曬佛節,青海互助土族的節日,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舉行。屆時,佑寧寺的喇嘛們將香巴大佛像由大經堂檐前直掛到鋪有地毯的經堂臺階上。虔誠的信徒們給佛像磕頭膜拜,獻上供品。喇嘛從早到晚誦經不停。附近的群眾紛紛爭相趕到廟中觀拜。

正月十五。青海互助土族的節日,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過節。白天男女青年到威遠鎮看社火,晚上,在自家門前點燃十五堆火,全家大小都要從每個火堆上跳過三次,認為這樣壹年中全家人可以不得病,健康長壽。

擂臺戲。亦稱擂臺會。青海互助壹帶土族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二月初二日在縣府所地在威遠鎮舉行。宋代威遠鎮名為“牧馬營”。節日這天,人們盛裝打扮,紛紛來到會場。特別是許多著名的花兒歌手,遠道跋涉而來,試與當地歌手比高低。人們各自選伴結夥,分成若幹賽場,每組七至十人左右,在廣場上擺開陣勢對唱。當比賽進入 *** 時,各場湧現出許多新的歌手,然後組成新的小組,繼續比賽對唱。直到暮靄降臨,人們才陸續離去,對歌優勝者被譽為“花兒王”,當眾披紅掛彩。除唱花兒外,節日的主要活動還有物資交流、唱戲、賽馬、摔跤、武術表演等。

雞蛋會:青海互助、大通等地土族的傳統節日。節日時間為每年農歷三月三日或三月初八日、三月十八日,因地而異。屆時,在寺廟裏舉行獻牲酬祭,請法師誦經跳酬神舞,以禳災祛禍,保五谷豐登,人畜兩旺。與會群眾還隨身攜帶許多熟雞蛋,壹是自食,二是相互敲擊作戲。

青苗會。青海互助縣龍王山壹帶土族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三月至六月,由巫師擇日舉行。源自明洪武年間激1368-1398年),龍王顯靈,庇佑土族牧民的傳說。節日早晨人們先到廣福寺點燈焚香,頂禮膜拜,請出龍神轎桿、護法神箭,然後組成儀仗隊前行,隊伍排成單行,有的擊鼓鳴金,有的吹海螺牛角,隨行的眾人手持柳條,直到大東嶺休息,野餐,漫花兒,隨後登山踏青,巡視田禾,並借用神的名義約束鄉民不準在田地裏放牧牲畜,不許砍樹踐踏青苗。此節,實為保護農業生產的壹項活動。

花兒會。土族傳統節日,節日時間因地而異。主要的花兒會有:五峰山花兒會,流行於青海互助壹帶,每年農歷六月初六日於五峰山舉行。五峰山座落在互助縣西垣,因山峰形狀與人手五指相似而得名。五峰山翠峰青巒,霧披雲裹,泉水潺潺,風景優美。每逢節日,山上山下,鑼鼓喧天,人來人往,川流不息,或觀賞瀏覽,或賽歌比舞,臺上縱情高歌唱花兒,臺下集體對歌,此起彼伏。花兒會還是城鄉物資交流的盛會。

此外......>>

土族的傳統節日和風俗習慣有哪些 土族的傳統節日及風俗習慣

1、春節是土族人最熱鬧隆重的節日之壹。節日前十多天就開始準備,打掃房屋,縫制新衣。殺豬宰羊、烙炸年饃、釀造青稞酒等

2、重陽節

青海省土族每值農歷九月初九淩晨便攜帶柴火、酒食等,成群結隊,去郊外登山。

3、送竈神是青海省土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歷臘月二十四日舉行。屆時人們將黃泥抹在廚房的墻壁上,上面點壹些 白點即是竈神。

4、跳神會是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東瀛姚馬莊壹帶土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歷 三月初三舉行。

5、佑寧寺法會又稱六月法會,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土族傳統宗教節日,每年農歷六月初二到初九日在佑寧寺舉行。

6、元 夜節又稱上元節、燈節,西寧市附近及樂都縣土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舉行。屆時要進行“跳火牙”、收瘟、觀燈等活動。

7、燈會是青海省民和壹帶土族節日,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舉行。

8、冬至節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的土族,每年冬至日早晨各家吃壹頓油餅和“旗子”。

9、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土族人家男女老少帶上早已準備好的白面饃、長面條、涼粉等到草灘或樹林中遊玩吃喝。

10、祭祖節是i海省樂都、民和壹帶土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三月底至四月初舉行。屆時各家攜帶饅頭、酒、奶茶、豬肉、果品、菜肴等上墳祭祖。

吃立節,土王節,趕鳥節,老人節分別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吃立節 吃立節,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龍州縣、憑祥市壹帶壯族人民特有的節日。“吃立”壯語意為“歡慶”土王節:侗族趕鳥節:瑤族鳥節 富川等地盤瑤傳統節日。又名敬鳥節、趕鳥會、招鳥節。農歷二月初壹,家家戶戶做湯圓、糍粑,掛到樹上餵鳥,並燒香祈禱,希望田裏無蟲無災,風調雨順,五谷豐登老人節就是重陽節 是漢族的

吃立節,土王節,趕鳥節,老人節分別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吃立節

亦稱“大節”。壯族民間傳統節日。流行於廣西,龍州縣、憑祥市壹帶壯族民間節日。每年農歷正月三十舉行“吃立”,壯語音譯,“吃立”壯語意為“歡慶”或“補過春節”。相傳在1894年春節即將來臨之際,法國侵略者進犯邊疆,為打擊侵略者,當地青壯年紛紛拿起武器,保衛家園,所以未能按時過春節。正月三十日,出征的將士凱旋歸來,鄉親們殺雞宰羊,做糯米糍粑,盛情款待,歡慶勝利,補過春節,並相沿成俗。節日期間,人們舞獅子、耍龍燈,唱歌跳舞,熱鬧非凡。

土王節

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壹帶的侗族,每年農歷谷雨節的前兩天要過壹個“土王節”。屆時各寨的青年男女要結伴來到離寨不遠的土王坡上,舉行各種活動,實際上是壹個年輕人的歡樂節日。除了對歌、鬥雞、賽臂力、比試鳥槍外,還有具有傳統特點的吃茶苞活動,即男青年用藤枝將茶苞串成圈,然後趁姑娘不註意之際,套住其脖子,或者幹脆將其扔進女青年的背簍裏,並將未脫殼的茶苞塞進她們的嘴裏,強迫其吞下又苦又澀的茶苞,以此對姑伐愛情的忠貞與否進行考驗。傳說古代有18對侗族男女青年,因不甘屈服於封建禮教,爭取婚姻自由,而於谷雨前自縊身亡。為了緬懷這18對殉情的情侶,人們每年的這壹天都要聚集壹起吃茶苞以示紀念。逐漸演變為侗族青年男女進行社交和娛樂活動的固定的節日。

趕鳥節

每年農歷二月初壹是瑤族的“趕鳥節”。相傳很久以前,瑤族山區林木茂密,很適宜鳥雀的繁衍生息。以五谷為食的山雀、野雞、斑鳩……成了瑤山早玉米、早春作物的頭號大敵,人們年年有種無收,只能靠野菜過活,官府的錢水糧源也枯竭了。這壹消息驚動了皇帝,皇帝頒下聖旨:誰人制住鳥害,賞嶺9架,免稅9年。聖旨傳諭了9山9嶺99寨,山主和耕山人都想著辦法。有個叫細妹的瑤家姑娘,聰明伶俐又有壹副好嗓子,她只要向著山林歌唱,鳥雀就羞得不敢開口,歌聲住了,它們還在天空盤旋,追尋歌味,迷得不想飛去。二月初壹那天,細妹帶著平日裏向她學唱歌的青年們,壹路唱壹路引著鳥兒們離開瑤山,鳥兒被歌聲迷醉,壹醉就是半年,等到醒來飛回瑤山,坡地上只剩下旱禾英、包谷稈、蕃薯藤,耕山人早已把糧食收進了寨。這壹年,9山9嶺99寨沒遭鳥害,都得到了好收成。

皇帝嘉獎下來,功勞卻被壹個貪婪的山主謊領了。第二年開春,皇帝派使臣請山主趕鳥,山主卻毫無建樹,眼看鳥兒把播下的種子都快吃光了,細妹不忍讓大家錯過播種的時節,開了金口,於是鳥雀乖乖地聽她調動。這壹實情驚動了使臣。使臣回京稟呈皇帝,皇帝便高興地把瑤山賜給了細妹。於是瑤家人就將農歷二月初壹這天定為趕鳥節。

年年的這壹天,不管天晴還是下雨,瑤家山寨的男女青年壹夥夥、壹群群聚集山頭,甜蜜地對唱情歌、山歌、猜字歌、謎子歌,從日出到月起。渴了,喝壹捧清泉;餓了,吃幾個粑粑。鳥雀忘了歸巢,唱歌人不想回寨,直到夜露濕透了頭帕,他們才男送女,女送男,送過嶺,送過山,送壹程唱壹段,快進寨門了,才含情脈脈,依依不舍地分開。這壹天;青年們忙著趕會對歌,尋找知音,老年人便在家裏,把連夜舂出的糯米粑粑,捏成銅錢大小,戳在竹枝上,插在神壇邊或堂屋門旁;名叫鳥仔粑。說是鳥雀啄了粑粑,就會把嘴殼粘住,再也不會糟蹋五谷了。到晚上,瑤家人還走村過寨地串火塘,品嘗各家的鳥仔粑,祈禱不生天災人禍,辛苦壹年能有壹個好結果。

老人節

自古以來,朝鮮族把尊重老人看成家庭乃至整個社會生活中的極為重要的禮節。在日常生活中,他們對老人關懷備至。壹到節日,先向家裏的長輩依次恭喜問安,接著還要到村裏的長輩家恭喜問安。1982年以來,在......>>

土族的主要節日有哪些? 5分 節慶活動

土族人民的重要節日有,農歷正月十四日佑寧寺官經會,二月二威遠鎮擂臺駭,三月三、四月八廟會,六月十壹丹麻戲會,六月十三、二十九“少年”會,七月二十三至九月民和三川地區的“納頓”(慶豐收會)等等。其中擂臺會、丹麻戲會和“納頓”最具民族特色。屆時,除舉行賽馬、摔跤、武術和唱“花兒”等傳統娛樂活動外,還舉行物資交流會。此外,與漢民族壹樣,也過春節、端午節等。

亢龍有悔是個什麽意思? 伏羲六十四卦之壹.

《易?乾》:“上九,亢龍有悔。”孔穎達疏:“上九,亢陽 之至,大而極盛,故曰亢龍,此自然之象。以人事言之,似聖人有龍德,上居天位,久而亢極,物極則反,故有悔也。”謂居高位暢不知謙退,則盛極而衰,不免敗亡之悔。

土王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土王節,又稱土皇節,是廣西三江程陽壹帶侗族青年男女壹年壹場的節日,每逢農歷谷雨前二三天,在固定的土王坡舉行,故名土王節。 節日活動屆時各寨的青年男女要結伴來到離寨不遠的土王坡上,舉行各種活動,實際上是壹個年輕人的歡樂節日。

各個民族的節日風俗 京族介紹

主要聚居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市的(氵萬)尾、山心、巫頭潭吉4個自然村。京族以漁業為主,以農為輔,屬沿海漁業和農耕混合的經濟文化類型。京族的祖先原居越南吉婆。後來有壹部分人自越南 塗山沿海捕魚來到巫頭島等地定居,至今已有4 0 0 多 年的歷史。京族過去被稱為越族。新中國成立後,正式定名為京族。京族有本民族語言,通用漢語文,信仰天主教、道教。

蒙古族介紹

現有人口4806849 人。主要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其余分布在中國的東北、西北地區。蒙古族是壹個歷史悠久而又富於傳奇色彩的民族。被譽為“草原驕子”。蒙古族始源於古代望建河(今額爾古納河)東岸壹帶。“蒙兀”是“蒙古”壹詞最早的漢文譯名,始見唐代。“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諸部落中的壹個部落的名稱。13世紀初,以成吉思汗為首的蒙古部統壹了蒙古地區諸部,逐漸形成了壹個新的民族***同體。“蒙古”也就由原來的部落名稱變成為民族名稱了。蒙古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學。蒙古族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

景頗族介紹

主要分布在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潞西、隴川、 盈江、瑞麗、梁河五縣,少部分散居於其他州縣。景頗族的來源與青藏高原上古代氐羌人有關先後出現了峨昌、遮些 、等名稱。新中國成立後,經民族識別確認為景頗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 。過去沒有自己的文字,2 0 世紀末葉創制了以拉丁字 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

白族介紹

有人口1594827 人。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部以洱海為中心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少部分散居在四川、貴州、湖南等地。由於白族風俗尚白,歷史上曾有白人、白王、白史之稱。新中國成立後,正式定名為白族。白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白語支。大多數白族通曉漢語,並作為與其他民族的交際工具。白族是個古老的民族,有著自己光輝燦爛的科學文化。在天文、歷法、氣象、醫學、文學等領域都有許多發明創造和優秀作品。

保安族介紹

有人口12212 人。主要聚居在甘肅省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保安”是保安族的自稱,歷史上曾被稱作“ *** ”、“保安回”等。新中國成立後,根據本民族人民的意願,正式定名為保安族。保安族有本民族的語言,無文字。保安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大多數人通曉漢語。保安族信仰 *** 教,在家庭生活習俗及社會等方面與當地回、東鄉等民族大體相同。保安族主要從事農業生產,兼營牧業和手工業。很早就會冶鐵的保安族,有著高超的制刀技藝,他們制作的腰刀,鋒利耐用,精致美觀,在當地各族群眾中享有盛名,被稱作“保安刀”。

藏族介紹

有人口4593330 人,主要分布在 *** 自治區以及青海、甘肅、四川、雲南等臨近省。藏族是漢語的稱謂。 *** 在藏語中稱為博,生活在這裏的藏族自稱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的 *** ,美麗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現有130 多萬人口中,藏族占9 5 %。藏族是中國古老的民族之壹。據史書記載:早在秦漢以前,藏族先民就聚居在雅魯藏布江中遊兩岸。以青稞等制作的糌粑和酥油是農牧民的主要食品。藏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

達斡爾族介紹

在中國東北富饒美麗的嫩江兩岸,生活著壹個以農業為主兼事畜牧業和漁獵業的民族--達斡爾族。達斡爾族有121357人。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莫力達瓦斡爾族自治旗、鄂溫克族自治旗、黑龍江齊齊哈爾市和新疆塔城等地。達斡爾族有自己的語......>>

吃立節,土王節,趕鳥節,老人節分別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吃立節 吃立節,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龍州縣、憑祥市壹帶壯族人民特有的節日。“吃立”壯語意為“歡慶”土王節:侗族趕鳥節:瑤族鳥節 富川等地盤瑤傳統節日。又名敬鳥節、趕鳥會、招鳥節。農歷二月初壹,家家戶戶做湯圓、糍粑,掛到樹上餵鳥,並燒香祈禱,希望田裏無蟲無災,風調雨順,五谷豐登老人節是朝鮮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