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號”客輪從英國南安普敦出發開始它的處女航,目的地為美國紐約。
4月14日深夜11點40分,“泰坦尼克號”撞上了冰山。2小時40分鐘後,船體斷裂成兩截,沈入海底,1500多名乘客葬身於冰冷的大西洋。
這次事故成為非戰爭時期傷亡最為慘重的海難之壹。漂浮在北大西洋上的那座冰山,成了號稱“永不沈沒”的“泰坦尼克號”的終結者。
那妳知道“泰坦尼克號”為什麽會沈沒嗎?
“泰坦尼克號”的悲劇為什麽會發生?100多年來眾說紛紜。
2012年3月,出版過《101件妳以為知道的關於泰坦尼克的事,但妳不知道》壹書的英國歷史學家蒂姆·馬爾廷,對壹個世紀前的氣象圖和“泰坦尼克號”沈沒時其他正在北大西洋航行船只的航海日誌進行了研究,發現了壹個奇怪的現象:
拉布拉多寒流帶來的冷空氣與墨西哥灣流帶來的暖空氣,恰好在“泰坦尼克號”經過時相遇,產生高氣壓。冷暖空氣交匯令海面光線反射異常,就像海市蜃樓,從而“遮蔽”了巨大的冰山。撞上冰山前,“泰坦尼克號”向冰山全速前進了20分鐘。
通常情況下,船上的瞭望員應該早就能看到冰山,但不幸的是船員沒有發現“隱身”的巨大冰山,待船開到冰山面前時,再想避開已為時太晚。
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如果“泰坦尼克號”並未發生海難並且今天仍在海上航行,它非常有可能遭遇更多冰山。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提供的數據表明,自1880年以來,全球平均氣溫升高了大約0.8℃,而1975年以後的升溫明顯加快。
我們知道,當全球溫度上升之後,位於北極和南極的冰川和冰蓋就會有更多的冰發生融化,帶來的結果就是巨大的冰山進入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