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提高幼兒園的辦園水平,我園經常有計劃地對教師進行各種形式的園本培訓。如英語培訓、奧爾夫音樂教學培訓、五項技能培訓、課例研究培訓等。其中,課例研究就是壹種很好的培訓形式。幼兒園課例研究是基於幼兒園發展和教師自身專業成長的需要,由幼兒園發起和規劃、將本園作為教師繼續教育的基地並立足於解決本園教育教學和教科研實際的培訓活動。
2003年至2005年,我園參加了教育部立項課題《幼兒園科學教育與技術教育相結合的研究》。在研究中,我們課題組成了由省市級專家(彭兵、鄧祖鐸和尹漢宜)、幼兒園的市級骨幹教師和年輕教師組成的壹個研究團隊,采取“1-2-3式”研討的模式進行研究。幼兒園課題組於2003年9月就“磁鐵”組織了專題研究。我們組成了由專家、市級骨幹教師和年輕教師組成的壹個研究團隊,采取“1-2-3式”研討的模式進行幼兒園科技教育活動的研究。我們圍繞科學教育與技術教育的聯系與區別、幼兒園科技教育的基本內容、在科技教育中如何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教師如何支持幼兒運用磁鐵方面的知識加工玩具等主題進行課例研究,做到以研帶培、研訓壹體化。牢牢把握:課例研究與新教師培養相結合;課例研究與教育教學相結合;課例研究與教育科研相結合;課例研究與教育教學改革相結合。
由於我們牢牢把握以科研促進教師、幼兒和幼兒園的發展,以課題研究滿足教師自我發展的需要,將教科研與教師培訓相結合,促進了教師在課例研究中,更新教育觀念,擴展知識,掌握信息技術,提高教育實踐能力與科研能力,促使研究人員與新課程***同成長。我們同時采取“以點帶面”的研討模式,在課例研究小組取得壹定的研究成效後,擴大研究團隊,尋找出新的突破口進行深入的研究。從而,通過課例研究提高了幼兒園教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通過課例研究促進了幼兒和教師的成長。
二、以“1-2-3”式研討的形式推進課例研究逐步深入
“1-2-3”式課例研討是指:確定壹個主題,組織兩次教學活動,開展三次教學研討。在幼兒園科技教育研討中,我園隨研討的不斷深入,組織了多次“1-2-3”式課例研討活動。
第壹次課例研討
我們確立壹個主題:如何更好地培養幼兒將科學轉化為技術的主動性與創造性。
進行兩次教學實踐活動:第壹次焦婷等四位教師各執教壹個科技教育活動,第二次焦婷等兩位教師分別在大班和中班執教“好玩的磁鐵”。
三次集體討論:第壹次集體討論是學習領會科技教育的相關理論,討論四個教師的活動方案。第二次集體討論是在四位教師進行了科技教育實踐後進行的研究,研究在幼兒科技教育中,教師如何更好地培養幼兒將科學轉化為技術的主動性與創造性。第三次集體討論是在兩位教師分別在大班和中班執教“好玩的磁鐵”後,集體研究“教師如何支持幼兒運用磁鐵方面的知識加工玩具”。
第二次課例研討
確立壹個主題:“教師如何支持幼兒運用磁鐵方面的知識加工玩具”
進行兩次教學實踐活動:第壹次教學實踐即以上的“第二次焦婷等兩位教師分別在大班和中班執教好玩的磁鐵”。第二次教學活動實踐是焦婷老師第二次在大班平行班執教的好玩的磁鐵”,這壹活動即對全市主講的科技教育活動觀摩課。
三次集體討論:含第壹輪關於磁鐵的兩次研討和大班的同課多輪後的研討。
從以上可見,在課例研究中,我們的課例研究主題在逐步深入、螺旋上升;教學實踐根據研究的需要以同課多輪或同課異構的形式向前發展,集體討論體現出在“專家引領、同伴互助”中實踐教師的“自我反思和專業成長”。
三、以“專家引領、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的研訓壹體化培養模式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沒有高水平的教師,就沒有高質量的教育,要促使教師素質不斷提高,就必須對教師加強培訓。我們認為,幼兒園根據幼兒園的發展需要和教師專業成長的實際需求,以“專家引領、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的研訓壹體化培養模式進行課例研究,能很好的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1、充分利用專家資源
在園本培訓中,我園積極組建校本培訓的校外資源。我們每學期都根據教育教學和課題研究的需要,聘請江大實驗師範學院或武漢市教科院等單位的專家來園進行講座,作學術報告,進行研究課的點評,和教師們壹起***同研究探討。還聘請了兩名老專家對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和課程改革進行長期系統的指導。使教師有更多的機會聆聽專家的指導、與專家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與溝通,從而利用專家資源幫助教師更快成長。
2003年9月,為了研究在科技教育中,如何支持幼兒運用磁鐵方面的知識加工玩具,如何更好地培養幼兒將科學轉化為技術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幼兒園課題組聘請了武漢市教科院學前教育研究室的彭兵主任、曙光幼兒園鄧祖鐸園長和長航黃埔路幼兒園尹漢宜園長參與我們的研究團隊,發揮專家引領的作用。
在幼兒園第壹輪“好玩的磁鐵”教學研討中,專家對張老師第壹次活動從“環境創設與材料的投放、教師的提問與指導和教師對幼兒已有經驗的了解”等方面進行了點評,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基礎上,指出:幼兒在觀看“娃娃滑冰表演”時,“娃娃為什麽可以動?”這個問題也應該讓幼兒多觀察,在觀察的基礎上,發現磁鐵的“導磁”現象,為下壹步解決問題的環節積累相關的經驗。教師還應進壹步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教育活動。在有關磁性的認知方面,應在相斥和導磁上下功夫,要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尤其是導磁性能,至於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現象可通過系列活動來輔助完成。
這些指導,使研究團隊的所有教師深受啟發,三天後,課例研究小組組織了第二次教學觀摩活動。焦婷老師在大班組織了“好玩的磁鐵”的科技活動。張雅潔老師在中班組織了同課多輪科技教學活動。專家就“教學設計與指導、科學素養的培養、遊戲材料的投放和預設活動與生成活動”等方面進行了指導,專家充分肯定教師“成績的基礎上,對兩位教師進行了指導。專家在對焦老師活動的點評中指出:
(1)遊戲材料的投放
教師為幼兒準備了豐富的活動材料,供幼兒在操作中學習。整個活動以遊戲的形式展開,孩子的參與興趣濃厚。教師通過自身與材料的相互作用,讓孩子在遊戲中探索學習。幼兒思維活躍,積極性高,樂於動手探究。但活動中應給幼兒充分的自由討論和交流時間,鼓勵幼兒互幫互助、相互學習。
(2)預設活動與生成活動
教師能夠關註每位幼兒的活動表現,尊重孩子的意見和想法。為幼兒創造更多的觀察、探究、經歷、體驗的機會。在分組活動中,教師能準確把握教學目的,很好的做到了孩子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希望教師今後要積極鼓勵幼兒大膽判斷、推理假設;並把握好探索、討論、實驗等過程時間的劃分比例。
焦老師在聽取了專家的指導和自我反思後,又設計和組織了第二次大班科技活動“好玩的磁鐵”,這壹活動在武漢市幼兒園科學教育與技術教育相結合研討會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研究教師也在研討中明確了: “磁鐵”原為幼兒園大班的科學教學內容,由於磁鐵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被廣泛應用且幼兒對此很感興趣,故教師可就這壹同樣的選材在不同年齡段開展不同內容的探究式學習和遊戲,但中班和大班在科學與技術的比例上應有所不同。從專家指導後教師的迅速成長可見,專家引領可使研訓工作取得更明顯的突破。
2、形成同伴互助的研討氛圍
園本課例研究是對全體教師或不同群體教師的壹個培訓工作。形成良好的研究團隊,發揮同伴互助和研討氛圍,能借助本園的硬件和軟件資源,發揮本園的已有優勢,促進實踐教師包括研究團隊的每個個人在研討中成長。在“教師如何支持幼兒運用磁鐵方面的知識加工玩具”的課例研究中,幼兒園請本園的市級骨幹教師和年輕骨幹教師參與課例研究工作,不同年齡結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心理素質、專業水平、技能程度的教師的互助與研討,促進大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我們采取了骨幹引領同事互助、師徒結對雙向互動等形式,在觀摩與交流、反思性教學、課題研討和遠程教育等過程中,教師們***同學習、合作學習,取長補短、互相幫助,形成了良好的氛圍,也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例:同伴在對張老師的第壹次科技活動進行研討後,認為:張老師為幼兒自由探索提供了寬松的空間,讓幼兒在做中發現,做中學習,自由探索。幼兒初步掌握了磁鐵的相關知識。 由於該班的幼兒剛滿四歲,動手能力正在發展中,因而,幼兒在玩中學方面基本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而在靈活的應用磁鐵的知識制作玩具方面略顯不足。因此,幼兒園課題組決定在大、中班同時進行第二輪“好玩的磁鐵”的教學研討!課題組在研討中分析,中大班幼兒對磁鐵有興趣,但在科技教育中,中大班幼兒有哪些與學習內容有關的興趣 ?幼兒最需要提供的幫助形式與內容是什麽呢?帶著這些問題,張老師和焦老師分別對中班和大班幼兒的學習需求進行了分析。並分別在大班組織了同課異構科技教育活動,在中班組織了同課多輪的科技教育活動。活動後,大家又對兩個教師的活動進行了評析,在充分肯定教師“制定了較科學合理的教育目標、提供了豐富的操作材料、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和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的同時,指出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前期經驗來提供探究材料”和“孩子需要的只是支持和時間。過多的語言會給幼兒帶來壹定的幹擾”等需進壹步研討的問題。
活動後,大家深有感觸的說:同事間的***同學習與研討是園本培訓的重要形式,教師在校本培訓中保留了與工作中同事***同參與的情形,鑒於工作關系的聯系,在研訓壹體化的活動中,同事間的相互合作與學習,是每個教師成長最直接的實踐資源之壹。同事間的相互了解,有利於相互間的揚長避短和***同提高。所有教師都處在壹個相同的教育環境下,面對著同樣的受教育者,需要完成相同的教育任務,為實現相同的教育目標而工作,因此,盡管教師個體間存在差異,但這些教師必然都會遇到相似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群體中的***同學習與研討就具有了更大的意義和價值。這種學習與研討對於每個教師而言所產生的作用,不僅只是學習到書本的或者理論的知識,更在於學習到其他教師的實踐經驗,這是個別學習所無法實現的。任何經驗都有壹定的使用範圍,而同事間的相互了解,為實踐經驗的有效使用提供了基礎。此外,***同學習與研討也充分體現了教師之間的合作,這對於建立學習型組織和建設團結互助的團隊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教師在“反思—學習—研討—實踐”中成長
在終身教育和學習化社會的背景下,“學習”是現代人的基本素質要求。作為培養人的幼兒教師更應該有“學習”的素質,通過學習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推動教育教學的發展。
在課例研究中,實踐教師的學習與研討和反思與覺醒,是教師自我成長的關鍵。我們通過課例研究促進教師在“反思—學習—研討—實踐”中成長。2003年9月,幼兒園要選派壹位教師在武漢地區幼兒園科技教育研討會上主講公開課。我們希望以此為契機進行專題研究,討論教師在幼兒科技教育中,如何更好地培養幼兒將科學轉化為技術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同時也希望在研討中促使市級骨幹教師和年輕教師在研究中成長。在整個研討中,始終貫穿“反思—學習—研討—實踐”四個環節的循環往復、螺旋上升。
第壹輪研討經歷了四個環節:第壹環節——學習環節。我們確定研究幼兒園科學與技術教育這壹主題。研究團隊的市級骨幹教師和實踐教師查閱有關課題資料,通過學習課題資料和網上資源的學習進壹步提高理論素養。第二環節——研討環節。請四位年輕教師獨立設計活動方案,參加第壹次研討活動。會上,實踐教師分別介紹自己設計活動的目的和實施過程,研究團隊成員對四個活動方案進行認真研討,肯定成績指出不足,同時確立三個活動在第二天進行教育實踐。第三環節——實踐活動。三位教師按計劃分別開展了“好玩的磁鐵”、“好玩的肥皂”、“自制垃圾袋”三個教育實踐活動,驗證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學性。第四環節反思(與研討)環節。實踐教師對自己在教育實踐中的教育行為和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專家和骨幹教師以對話的形式與之進行研討。大家發現:有的活動與幼兒的知識經驗有壹定的距離,有的活動給幼兒提供的探索空間不夠。因而大家決定進行第二輪的研討活動——選擇兩位教師就同壹主題——“好玩的磁鐵”在大、中班進行嘗試。
第二輪的研討中,研究團隊又分別經過了學習、研討、實踐與反思四個環節。在研討中,焦婷和張雅潔兩位教師就“好玩的磁鐵”同壹主題分別設計了第二次實踐活動。她們反思在大、中班進行教育時不同的切入點、重難點和可操作材料的投放策略,設計了更成熟的活動方案。中班張老師借助實驗、遊戲等形式來幫助幼兒初步感知“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磁鐵特性,並且通過制作玩具引導幼兒利用磁鐵的特性為我們的生活服務。大班焦老師認為大班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究精神較中班幼兒強,教師可嘗試讓幼兒在了解科學知識的基礎上自制玩具,促使幼兒積極主動地獲取科學知識和將初淺的科學知識轉化為技術。請看焦老師為大班設計和組織的第二次科技教育活動“好玩的磁鐵”。(播放焦婷的同課多輪科技教育活動)
活動後,焦老師在反思中總結出:從身邊選材,由此產生疑問,提出問題。 創設安全的探究氛圍,進行藝術性的指導,和孩子們***獲真知。采取多樣的提問,適時的歸納,使探索行為得以提煉、提高。 總之,教師要在活動中處處為幼兒考慮,做個有心人。為孩子提供學習尋求答案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機會,為孩子獲取知識、形成概念和培養能力提供機會,也就為幼兒獲得 成功、獲得發展提供了機會。
通過課例研究,我園教師在科技教育中成長較快。
從以上兩位執教教師的成長,我們可以看出:“園本培訓”是由幼兒園組織實施的,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為目的,在教育專家指導下,通過教育教學和教育科研活動來培訓全體教師(含職工)的壹種全員性或以點帶面的繼續教育活動。培訓的主體是教師自己,教師的學習、實踐、研討和反思,是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關鍵。
實踐證明,園本教研是促進幼兒園和諧發展的亮點,“1-2-3式研討”活動為教師們搭建了互相學習、相互合作的平臺。理論聯系實踐進行課例研究能促進所有教師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在教師專業化建設的道路上,我們探索的腳步是稚嫩的,創新的實踐是艱辛的。然而,不斷突破,不斷超越卻是幸福的。教師在壹次次的研究中成長;在壹次次成長中感受著教育生命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