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授予約翰·班寧斯特·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教授、斯坦利·惠廷漢姆(Stanley Whittingham)教授、吉野彰教授,三位的獲獎理由是:為鋰電池的發展所作的貢獻。
受表彰的吉野彰教授出生於日本大阪,現年71歲。吉野教授於1970年從京都大學工學部石油化學科畢業,1972年獲工學碩士學位,2005年獲大阪大學工學博士學位。1972年,吉野彰進入旭化成工業株式會社,1994年擔任AT&T技術開發部長,1997年擔任旭化成工業株式會社離子二次電池事業推進室室長。
2005年至今,吉野教授擔任旭化成工業株式會社吉野研究室室長。此前,日本曾於2000年至2002年連續三年摘得諾貝爾自然科學獎桂冠。這次,日本又摘得諾貝爾自然科學獎桂冠。日本在邁入21世紀的最初20年裏,平均每年獲得1枚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獎牌,將過去的諾貝爾獎強國——英國、德國、法國遠遠甩在身後,令國際社會驚嘆不已。
人們不禁要問,日本何以在21世紀初期出現諾貝爾獎井噴現象?以下,擬從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視角嘗試考察壹下導致日本在21 世紀初期出現諾貝爾獎井噴現象的可能原因。 二戰後日本的經濟、科研和教育統計表明,2000年以後的日本諾獎獲得者的獲獎研究成果大都是在上個世紀70、80年代前後取得的,比他們的獲諾獎時間要早二、三十年。
因此,如果要從宏觀視角探尋導致21世紀初期日本諾貝爾獎出現井噴現象的原因,有必要將視線投向上世紀的七、八十年代,乃至六十年代。當時的日本社會壹定發生了某種巨大的變化,使得當時的科學家有條件取得足以獲諾貝爾獎的研究突破。
1.1 戰後經濟的飛速發展經濟的發展無疑對科技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科技的發展需要足夠的優秀人才、先進的實驗儀器設備和充裕的研究經費,這些要素無不需要堅實的經濟基礎。
實際上,日本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經濟發展就提供了這樣的壹個後盾。在上個世紀60年代,日本政府制定了著名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推動經濟以近於10%的年平均增長率持續高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