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視覺暫留原理的發現和確立為電影的產生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什麽是視覺暫留原理呢?少年朋友幼小時候可能見過並玩過壹種叫做幻盤的玩具。
在壹張圓形的硬紙板上,壹面畫著壹只小鳥,另壹面畫著壹個鳥籠。
當妳拉緊系在紙板兩端的繩子,讓紙板快速旋轉時,好像小鳥關在籠子裏了。
如在黑暗中點燃壹支香,用手持香作圓圈快速揮動,我們就會看到壹個人圈。
這些就是視覺暫留現象。
這時因為反映在我們視網膜上的視象不會立即消失,人所看到的視象有視網膜上具有滯留性的特點。
科學家試驗並確證,視像在眼前消失之後,仍然能夠在視網膜上保留0.l秒左右的時間。
今天的電影,膠片上每畫格中的影像都是靜止不動的呆照。
但是,通過給我們以連續運動的幻覺,這就是運用視覺暫留原理而產生的效應。
其次,電影的發明是在攝影的物質條件和技術條件不斷完善的基礎上才得以實現的。
實際上意味著快速攝影,而普通攝影的拍攝對象,壹般只能是靜物或人物呆照,不能拍攝和表現出連續運動中的人和物。
據說19世紀50年代,有位攝影師想6表現壹個人放下手臂的動作,他采用的辦法是:首先拍攝這個人舉起手的姿勢,然後把未曝光的膠片重新裝進照相機,再來拍攝這個人的手稍微放下壹點的姿勢,如此這般逐次地拍攝,壹直拍攝到這個人把手完全放下為止。
拍攝壹個簡單的動作竟如此困難和煩瑣,如要拍攝快速復雜的連續運動,自然更加無能為力了。
如:1872年美國有位富商和人打賭,他認為馬在奔跑時,它的4只蹄會同時離地騰空。
為證明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他不惜以重金聘請壹位攝影師來拍攝馬在奔跑時的實況。
攝影師在跑道上安置了40多架照相機進行連續拍攝的試驗,花了幾年的工夫,直到1880年才完成這項實驗,雖獲得成功,但他所拍下的片子只能放映壹兩秒鐘。
可見壹般的攝影技術是不可能適應電影攝影的需要的。
1888年法國生理學家馬萊經過多年探索,終於制成了活動底片連續攝影機,才首次為電影攝影奠定了初步基礎。
還有,適應電影攝影需要的膠片,必須依靠化學工業及其技術才能生產,而膠片必須通過放映機平穩、均衡的速度把光影投射到銀幕上也並非易事,它有賴於機械工業為制作放映機提供先進的技術條件。
1894的愛迪生發明了“電影視鏡”,每次可放映半分鐘,但每次放映只能供壹人觀看,盧米埃爾從縫紉機的運作工藝得到啟發,在前人探索試驗制造放映機的基礎上獲得較大突破,發明了膠片以每秒16畫格的均衡速度通過放映機片門的放映技術,遂使影象清晰穩定地投射到銀幕上供大家觀賞,終於迎來了電影的誕生。
1895年12月28日——人類文化發展史上壹個不平凡的具有特殊意義的日子。
這壹天,法國裏昂的企業家、攝影師路易·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號大咖啡館的印度沙龍7內,向社會正式公映了自己制作的幾部“活動照相”,如《火車到站》、《工廠大門》、《嬰兒喝湯)、《水澆園丁》等世界最早的影片。
世界影壇和電影史學家們公認,它標誌著電影發明階段的結束和電影時代的正式開始。
偉大的電影先驅者盧米埃爾,為世界電影史譜寫了光輝的第壹頁。
1896年8月11日電影傳入中國。
當時外國人在上海徐園的又壹村茶樓中放映了壹部表現外國人生活的影片,引起了轟動,被稱為西洋影戲。
從此,法國、英國、俄國、意大利人也紛紛把自己國家的影片輸入中國,在酒樓茶肆中放映。
中國自己拍映的第1部影片當數1905年,由北京豐泰照相館老板任景豐拍的《定軍山》。
這是壹部短戲劇片,主演是當時著名的京劇演員譚鑫培,《定軍山》是譚派的保留劇目。
京劇是當時中國人最喜愛、最熟悉的劇種,譚鑫培又是當時最受歡迎的京劇藝術家。
任景豐當時的選擇用今天的觀點來看,是頗有精品意識的,因此,影片大獲成功。
報載,放映時有13“萬人空巷來觀之勢”。
當然,由於那時還是默片時代,所以任景豐等人只拍了其中請纓、舞刀、交鋒等武打或舞蹈比較多的場面。
本世紀20年代前後是中國的電影事業的萌芽時期。
1917
年,中國有了第1所自己的電影企業——商務印書館影片部。
壹些影片的樣式,如故事片、武打片、紀錄片、風光片,動畫片都出現了,但基本上還是在探索階段中。
那時拍出的壹些影片,如《嚴瑞生》、《紅粉骷髏》等,無論在影片的內容上、藝術性上,都很低劣。
不過那時也確有壹些影片具有積極意義。
如我國的第1部短故事片《難夫難妻》,在壹定程度上反映了包辦婚姻的不合理。
1913年,由美國人出資、中國人拍攝的
《莊子試妻》成為第1部送到外國去的影片。
1931年,還誕生了我國的第1部有聲片《歌女紅牡丹》。
30年代初,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的成立,標誌著中國左翼
文藝運動的興起,同時也標誌著左翼電影的興起。
“九·壹八”和“壹·二八”時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喚起了中國人民的覺醒。
在中國 *** 的領導下,進步的電影工作者拍出了許多具有積極社會意義、又有相當藝術水準的影片,如《春
蠶》、《桃李劫》、《風雲兒女》、《自由神》、《神女》、《新女性》、《十字街頭》、《馬路天使》、《狼山蝶血記》等。
孫瑜執導的《野草閑花》不僅在內容上有壹定的社會意義,而且其中的
《尋兄詞》開了我國電影插曲的先河。
蔡楚生的《漁光曲》,在中外都產生了很大影響。
這壹時期,我國電影藝術家對於電影語言的運用更加純熟了,推、拉、搖、跟、升、降的攝法,各種蒙太奇手段的運用,都達到了比較高的水平。
1937年以後,我國的電影藝術工作者在抗日戰爭中拍攝了《塞上風雲》、《八14百壯士》、《長空萬裏》等影片,鼓舞了中國人民的鬥誌。
抗日戰爭勝利以後, *** 統治區的進步電影工作者拍攝了《壹江春水向東流》、《八千裏路雲和月》、《萬家燈火》、《三毛流浪記》、《烏鴉與麻雀》等影片,有力地揭露了 *** 反派的腐敗和反革命的本質。
而物質條件技術設備極差的解放區也開始建立了自己的電影企業,1946年,東北電影制片廠在現在的黑龍江省鶴崗成立,為人民電影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解放後,我國的電影事業取得了有目***睹的成就。
不僅成立了許多新的電影制片廠,壹些著名的優秀電影藝術家創作。
拍攝了許多優秀的影片,而且湧現了許多新秀。
壹批影片,如《白毛女》、《鋼鐵戰士》、《梁山伯與祝英臺》、《聶耳》、《我這壹輩子》等還在國際上獲獎或者獲得好評。
十年浩劫,曾給中國的電影事業帶來了極大損害。
打倒“四人幫”以後,尤其是在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電影事業進入了壹個全面發展、空前繁榮的時期。
許多新的題材、新的辦法、新的電影藝術家大量湧現,並且取得了很大成就。
以謝晉、陳凱歌、張藝謀為代表的中國導演們拍攝了壹批《天雲山傳奇》、《黃土地》、《紅高粱》等有國際聲望的電影,中國的電影像中國的經濟壹樣已穩步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