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接受美學流派興起於()。

接受美學流派興起於()。

接受美學流派興起於(德國)。

接受美學又稱接受理論。產生於20世紀60年代中期,首倡者是聯邦德國的漢斯·羅伯特·堯斯,他的《文學史作為文學科學的挑戰》是接受美學成為獨立學派的宣言。

它的主要觀點是:作品的教育功能和娛樂功能要在讀者閱讀中實現,而實現過程即是作品獲得生命力和最後完成的過程。讀者在此過程中是主動的,是推動文學創作的動力;文學的接受活動,不僅受作品的性質制約,也受讀者制約。

接受美學把文學接受活動分為社會接受和個人接受兩種形態。讀者作為生物的和社會的本質,無論在意識或下意識中所接受的壹切信息,都會影響到他對文學作品的接受活動。

接受美學以現象學和解釋學為理論基礎,其特點是:

1、接受美學的文學概念與眾不同。接受美學認為,文學作品不同於文學的文本。任何文學的文本都具有未定性,都不是決定性的和自主性的存在,而是壹個多層次的未完成的圖式結構。他不是獨立的、自為的,而是相對的,為我的。

它存在的本身並不能產生獨立的意義,而意義的實現則要靠讀者通過閱讀使之具體化,即以讀者的感覺和知覺經驗,將作品的空白處填充起來,是作品中的未定性得以確定,最終達致文學的實現。

因此,接受美學關於文學作品的概念包括這樣的兩極,壹極是具有未定性的文學文本,壹極是讀者閱讀過程的具體化,這兩極的合璧才是完整的文學作品。

如伊瑟爾所說,從這種兩極化的觀點來說,作品的本身顯然不同於文本,也不能等同於具體化,而必定處於兩者之間的某個地方。也就是說,沒有讀者的閱讀,沒有讀者將文本具體化,文本只能是未完成的文學作品,就沒有文學作品的實現。

2、接受美學承認讀者的能動作用。

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壹種能動的創造,並給這種創造以充分而廣闊的自由天地。在接受美學看來,讀者對文本的接受過程中就是對文本的再創造過程,也是文學作品得以真正實現的過程。文學作品不是作者獨家生產出來的,而是作者和讀者***同創造出來的。

讀者不僅僅是鑒賞家、批評家,而且還是作家,因為鑒賞和批評的本身是對文學作品的再生產,就是文學作品的實現。

接受美學反對文學文本具有決定性的說法,不承認文學文本具有獨壹無二的意義,認為文學文本是壹個多層面的開放式圖式結構,他的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僅僅在於人們可以對他做出不同的解釋,這些解釋因人而異,也可能因為時代的變化而有所不同。但是,無論哪壹種解釋都是有意義的,是合理的。